【欧洲时报网】在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3月21日举行的建园50周年庆典上,6个月大的大熊猫双胞胎“友友”和“久久”首次公开亮相。大熊猫深受西班牙人民喜爱,成为中西友谊使者,见证了中西关系的不断成长。马德里动物园和中国大熊猫多年往来中也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3月2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大熊猫“友友”和“久久”首次亮相。(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报道,“友友”和“久久”出生于2021年9月,它们的父母是2007年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来到马德里动物园的大熊猫“冰星”与“花嘴巴”。从出生以来,这对幼崽便成为马德里动物园最受人期待的明星。动物园此前还在社交网络上为它们发起征名投票活动。
3月21日,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吴海涛(右二)与西班牙太后索菲娅(左三)、马德里市长阿尔梅达(右一)、马德里自治区主席阿尤索(右三)在马德里动物园出席大熊猫双胞胎的亮相仪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人民日报报道,马德里动物园的Logo就有一只圆滚滚的大熊猫,而且也是Logo上唯一的动物形象。动物园海报上更是用“咆哮体”大声“喊话”:全西班牙只有我们这儿能看到大熊猫!
马德里动物园官网LOGO呈现中国大熊猫图案。(图片来源:马德里动物园官网)
马德里动物园和中国大熊猫的缘分已有40多年了。1978年,在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起点的那一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王后索菲亚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那次行程中,他们收到了来自中国最珍贵的动物——一对大熊猫,西班牙也赶上了中国以熊猫作国礼的“最后一班车”。
那对母的叫“绍绍”、公的叫“强强”的中国大熊猫就这样在千里之外的马德里安家了。4年后,它们的女儿“竹琳”出生,它的降生在当时创造了一个纪录——它是欧洲范围内,第一只在圈养环境下,通过人工授精出生并存活的大熊猫。14年后,“竹琳”离世,西班牙的小朋友砸碎自己的存钱罐,在中国大熊猫馆旁为它竖起了一座铜像。
2007年是中国和西班牙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中国“西班牙年”,6月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再次访华时,两国政府确定中国与西班牙大熊猫保护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启动,7岁的“冰星”和4岁的“花嘴巴”到访西班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竹琳”去世多年后,大熊猫重返马德里在西班牙引起很大轰动。9月8日,“冰星”和“花嘴巴”乘包机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始了它们为期10年的旅西生活。据了解,当时马德里动物园为两位“贵宾”准备了“豪华舒适”的馆舍,西班牙王室为两只大熊猫的到来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经过一段适应期后,大熊猫正式与西班牙游客见面。
在西班牙初生时的双胞胎大熊猫“德德”和“阿宝”。(图片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2010年9月6日,旅居西班牙大熊猫“花嘴巴”产下“德德”“阿宝”一对可爱的双胞胎,据人民网介绍,它们的名字是由中西两国小朋友共同选定的:“阿宝”(Po)来自电影《功夫熊猫》,“德德”(De De)则取自“马德里”中的“德”字。这也是中国大熊猫首对在国外通过人工授精产下的小仔仔,创造了中国大熊猫国际繁育合作新纪录。3年后,“德德”和“阿宝”经过长途飞行顺利回到家乡中国成都,在成都熊猫基地开始新生活。经过1个月的检疫期后,兄弟俩正式与“粉丝”们见面了。
“德德”和“阿宝”在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成长图集。(图片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德德”和“阿宝”在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成长图集。(图片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大熊猫“花嘴巴”在2013年和2016年又分别产下名为“星宝”和“朱琳娜”两小只。特别是大熊猫“朱琳娜”的命名,2017年1月12日,马德里大区主席克里斯蒂娜·西弗恩特在命名仪式上说道,“竹莉娜”这一名字的含义便是“竹林珍宝”,这不仅是对1982年第一只出生在西班牙的大熊猫“竹琳”的纪念,更寓意了西班牙人民对熊猫宝宝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2013年8月30日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的是刚出生的大熊猫“星宝”。(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4年4月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大熊猫“星宝”在户外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8年2月23日,中西双方续签了大熊猫合作研究协议,将继续保留马德里动物园目前饲养的大熊猫直至2023年。
2023年将迎来中西建交50周年,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吴海涛在马德里动物园建园50周年庆典上致辞中说,中方愿以此为契机,与西班牙朋友携手增进各领域友好合作,共同推动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编辑: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