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薇拉 黄允祺 林超群 朱笑颖 林杰 吴梦蝶 撰文
苍南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近年来,苍南以高质量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为总目标,全面掀起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垃圾革命”、“礼让斑马线”、五水共治、大拆大整等热潮,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全民阅读、文体活动的推广,也让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文明素养逐步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苍南群众以热爱家乡的实际行动,点赞越来越美的浙江“南大门”。
环境越来越漂亮
居民居住更舒心
龙港居民 陈珍珠
这几年,经过环境综合整治,苍南的城市“颜值”不断提升了。首先城市环境就有了很大的改善,你看现在走在苍南的街道上,地面跟以前相比干净整洁了很多,绿树成荫随处可见,公共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生活在这里能明显感受到一种舒适感和满足感。身为龙港人,今年,龙港成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我也很高兴看到这一两年龙港也越来越漂亮了。像西五街到龙金大道那一段做了“文化墙绘”,变得“人文美”了。大道两边新建的灰白色围墙上,分主题绘制各类墙体艺术画、点缀装饰的灯箱壁画,大大提升了城市品味。大家都很高兴,觉得各方面卫生搞好了,居住环境美起来了,连心情都变好了,生活得比较舒心。
县域医共体建设
更多群众享受优质医疗
苍南县桥墩镇群众 陈维谦
我母亲已经60岁,由于糖尿病长年看中医。以前桥墩镇没有正规的中医治疗机构,因此每次都要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县中医院去看病。老人家跑来跑去很辛苦。去年我听邻居说桥墩中心卫生院开了个中医馆,而且今年苍南县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中医院与桥墩中心卫生院“牵手”成立了苍南县中医院医共体桥墩分院,县中医院派专家医生每周到桥墩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坐诊两天。同时,县中医院还建立了中药饮片配送中心,医生在中心卫生院诊断后,通过互联网把药方传给县中医院配制中药。那边药材齐全,煎药也更专业,煎好中药之后直接快递送到患者家里。所以现在我一般会带母亲在桥墩中心卫生院就近看病,不用再大老远前往县中医院了。我身边一些需要长期调理慢性病的邻居、朋友也会选择在本地看病。医共体建设使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
礼让斑马线
尽显文明风
苍南县礼让斑马线活动监督员 徐娜娜
交通,是观察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观窗口;实现交通文明,则是每个公民便利而安全出行的基本保证。自2017年启动礼让斑马线相关活动以来,苍南重拳连击,陆续出台整治措施,通过不断完善交通综合治理,实现了从“避让”斑马线到“礼让”斑马线的可喜变化,这也大大减少了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
从敬畏到习惯,从习惯到自然……礼让斑马线让冰冷的处罚转化为大家的行动自觉,机动车主动礼让斑马线,行人文明自律,这使“礼让”成为了出行标配。我希望,能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不定时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形成“文明交通人人知”的良好氛围,让车主在斑马线前都能轻轻刹车,让行人能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确认机动车停车礼让时,快速通过。同时,斑马线的布置点也应根据区域行人数量、车流密度来进行实时调整,让车主和行人既做城市文明的创造人,也做城市文明的最大受益者。
社会力量办文化
让高雅艺术“触手可及”
苍南县文化馆副馆长 王少珊
近年来,苍南首创的“文化众筹”模式深入人心,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县城中心湖公园,苍南籍企业家出资100多万元建成了“抢红文化驿站”,我们可以在那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体验、欣赏各种生活中的美好;与之呼应的“半书房·城市文化客厅”,也是由一群读书人众筹创办的民间公益阅读空间,它刷新了阅读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感;此外还有黄传会书屋、雁过藻溪文化客厅、乡愁书屋、江南书屋等一大批民间众筹书屋的开门迎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化服务的“触手可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众筹”还让我们有机会从以往的被动参与者,变成了今天的“主动策划者”,比如今年年初,一场以众筹模式举办的殿堂级新春歌舞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雅艺术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很荣幸能成为一名众筹人,这样的众筹活动,让我真正地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苍南县赤溪镇群众 郭显涨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关于在苍南办理孩子出生相关证件前后的变化,我深有感受。
前几年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为了办理相关证件,我前前后后跑了好几个部门,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费时又费力。今年第二个孩子出生,我前往苍南妇幼保健院孩子出生“一件事”联办窗口,只需填写一张出生“一件事”办理登记表提交给工作人员,不仅当场就拿到了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而且其他的证件也会由相应的办证机关办理好后,直接快递到我家里,这样的“一站式”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近几年苍南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改变了机关作风、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让我们普通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红利,我要由衷地给改革点赞!
移风易俗
文明新风成为新时尚
苍南县马站镇棋盘村村委会主任 陈崇高
苍南旧俗,婚丧嫁娶场面越大,越有脸面。一场盛宴下来,普通人家多年的积蓄基本耗光。于是,我们村委会发出倡议,喜庆嫁娶不许分发喜礼,党员干部带头将喜酒规模定在10桌内,改喜糖喜饼为助困善款的家庭还可以上村光荣榜。同时,我们村里的文化礼堂如今已成为了移风易俗大厅,现在村民的红白喜事都在这里操办,每一桌的费用不超过1200元。去年年初,村民陈伯松给孩子办满月酒,只摆了6桌,将节省下来的随礼钱捐给了村慈善基金会。几年下来,在我们村,以“喜庆份子钱”的方式捐资村慈善基金会,用于助学、助困等公益建设,这已成为新习俗,“喜庆慈善”更成为特色。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让村民们改掉一些陋习,助力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让村民更加文明,让邻里之间关系更加和谐。在引导倡议的同时,我们实实在在将移风易俗纳入了村规民约中,成立了村级红白理事会,细化操办指导标准和章程,引导和监督村民自觉抵制大操大办活动。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
群众乐享其“乘”
苍南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副主任 王道群
作为一名交通人,我见证了苍南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进程。近三年来,苍南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约1.44亿元,成功收购改造民营城乡短途客运班车700余辆,结束了苍南城乡公共交通“姓私不姓公”、服务质量欠佳的历史。
作为一名老百姓,我享受了苍南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成果。我家住龙港,工作在灵溪,每天都要往返两地。去年灵溪-龙港公交线路完成经营体制改革,将原有车况不容乐观的老旧客运中巴车换成乘坐舒适、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全程票价也从原来的8元降到现在的3元,如果使用公交IC卡或者手机移动支付,还能享受折扣优惠,给群众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