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西亚彭亨一带因种植榴莲砍伐森林现象严重,图片摄于2018年12月19日。(图片来源:法新社资料图)
【欧洲时报春花编译】地球生物的未来从未如此暗淡。5月6日周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专家发布的报告显示,世界上百万物种濒临灭绝,且速度正在加快。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和消费习惯,大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注定走向衰亡。
据法新社报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 政策平台(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IPBES) 发布的这份报告描述了人类极为灰暗的未来,可谓史无前例。
人类过渡采伐森林、发展集约化农业、过渡捕捞、大规模进行城市化发展以及过渡开采矿石, 导致75% 的土地环境发生“严重异化”,66% 的海洋生态受到影响。这一切导致地球上800 万植物动物物种中约有100 万个物种濒临灭绝,其中很多将在近几十年内消失。
很长时间以来,不少科学家预言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的发生, 该报告同学术界多年的讨论相吻合。如果说,前五次生物集群灭绝由外部恶劣环境导致,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将是第一次由人类导致的灭绝现象。
不过,这也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阻止该推测成为现实。该报告发布平台的负责人沃特森(Robert Watson) 同样表示,人们从现在便行动起来, 还为时不晚,整个社会应该进行深度转变,保证物种消亡的速度放缓。
450 名生物多样性专家花了三年时间做调查写出的这份报告, 总结了造成物种灭绝的五大原因。
就顺序而言,分别是同农业和林业相关的土地使用、渔业狩猎层面的资源获取、气候变化、污染和物种侵袭。
就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点,目前国际社会已经采取行动,尤其在2015 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上, 致力将气温上升限定在2 度以内。该报告则强调了大家应该改变农业及饮食模式的重要性,虽然没有直接鼓励大家减少肉制品食用, 但仍呼吁大家饮食多以植物为主, 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于2020 年在中国举行,到时各国有望设定2050 年地球持续发展的目标。就目前而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 政策平台发布的这份报告,提出各国政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各种经济机制,比如设立捕鱼配额,进行财政改革等。报告甚至提出各国发展应该远离一味追求增长的教条观念。
报告撰写者布朗地则奥(Eduardo Brundizio)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强调说:“我们的目标不是经济增长,而是生活质量”。
(编辑: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