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国

法兰克福书展聚焦中国视角 现代文学“走出去”


       海外网10月16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一年一度的全球出版盛会——第6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于10月10日晚在德国法兰克福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的7300多家参展商与数万名参观者交流互动,在寻觅商机的同时传播着不同背景的思想与文化。书展期间将举办各类活动4000余项,包括从去年开始设立的以会议、沙龙等形式出现的“艺术+”系列活动,为版权交易、文化传播和思想交流搭建平台。

中国元素走进欧洲人的生活

本届书展的主宾国由法国担任,主办方想出一个有趣的主题——“法兰克福说法语”。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10日晚的开幕式,他说:“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是宝贵的财富,呼吁人们避免陷入孤立主义。”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强调了德法两国保持团结友好、加强合作对于整个欧洲的重要性。

在中国展商相对集中的法兰克福会展中心4号馆,多本中国新书及外语版本闪亮登场,既有中国元素原汁原味的呈现,也有中国视角的国际化表达。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在今年书展前做了如下解读:在海外,对中国书籍阅读需求日益增加。随着中国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既要了解中国的变化,同时更希望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法兰克福书展副总裁柯乐迪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说,中国游客、中国生产的产品、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元素已经走进了欧洲普通人的生活。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兴趣也不断增大,他们希望通过出版物,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变化。

在“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等主题丛书行销世界的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也成为“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让全球读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毕飞宇、王安忆、李敬泽、刘震云、迟子建等一批优秀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成外文,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海外市场。这些趋势,在本届法兰克福书展首日的中国书籍发布上得以体现。

贾平凹作品英文版梅开二度

首个公众开放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英国查斯出版有限公司负责人签订了《极花》英语版版权授权合同。

《极花》是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2016年3月推出的又一新作。小说从女孩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女孩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经历的内心煎熬。这部作品从拐卖人口入手,真正关注的是当下中国贫困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冲击力。

英国ACA出版有限公司近10年来,跟中国多家有实力的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的作品。他们近两年推出的英语版《改革开放元勋》《在华三十年》《宋慈大传》《屠呦呦传》等一批优秀图书,凭着精良的制作水准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当天下午,贾平凹另一部作品《带灯》的英文版全球首发。《带灯》由销售规模位居中国大众图书前5名的出版商—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小说现实感极强,讲述一位充满文艺青年气息的女大学生来到位于秦岭地区的樱镇镇政府工作,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上访人员,并负责任地处理了各种复杂矛盾,折射出中国正在发生的震撼人心的变化。

现场播放了贾平凹先生专为此次发布会录制的视频。德国汉学家罗兰德·阿尔滕伯格教授朗诵了《带灯》作品选段,并和现场嘉宾和观众进行了交流。

《己卯年雨雪》见面德语读者

同样在4号厅,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花城出版社举办了长篇小说《己卯年雨雪》德语版推荐会暨译者签约仪式。

《己卯年雨雪》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熊育群先生14年磨一剑的作品。这是一部中日战争题材小说,以中日两对年轻夫妇的爱情为主线。1939年,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中国普通百姓祝奕典夫妇与日本士兵武田夫妇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仇恨与宽恕的故事。

熊育群以悲悯之心,在小说中既勾画战争形态下诸多反人道、反文明的残暴细节,又描写了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心理、审美上的碰撞和冲突,深刻表现了战争如何把一个正常人一步步变成杀人魔王,又发生了人性的觉醒。作家以人性的通融深化人类相互救赎的主题,提升了反战的力度。他为中国战争文学开辟了新的精神视野,呈现了民族精神上的成熟,因此,众多评论家公认《己卯年雨雪》具有开创之功,是一座新的文学里程碑,是中国式的《战争与和平》。

该书德语译者为德国著名汉学家郝慕天(MartinaHasse)。她因翻译了莫言的《生死疲劳》《蛙》而为人所知,并凭借对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第一部)的翻译荣获了德国库尔德·拉西茨奖(Kurd-Laswitz-Preis)最佳翻译小说奖。

郝慕天说,自己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感到着迷,而从现今大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人人文精神的传承。

中外读者纪念“永远的三毛”

1935年,《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出现了一个大脑壳、圆鼻头、光头上只有三根毛的漫画师儿童形象,这就是张乐平笔下的三毛。1947年,三毛系列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三毛流浪记》开始在上海《大公报》连载,70年来,《三毛流浪记》各种版本销量累计超过千万册。

11日,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上海儿童少年出版有限公司承办的“纪念永远的三毛”座谈会在法兰克福书展如期举行。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副总领事孙瑞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张乐平之子、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张慰军、EditionFei出版社总编辑徐革非、德国漫画家格罗斯霍尔茨等参与讨论。

格罗斯霍尔茨认为认为,三毛形象在中国经久不衰并受到世界各国读者喜爱,有其特殊的原因。

首先是三毛形象笔画极少,很容易让人记住这个纯中式的顽童名字,以及与这名字惊人契合的光头上长着三个毛的漫画儿童形象。其次,它是中国第一部以儿童视角为主角的连环漫画,在中国漫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再次,也是张乐平“平民画家”的特色,他的作品总是反映生活在底层人民的生活,他所怀着的人道主义的悲悯,正是三毛形象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张乐平先生就曾说过:“我发誓,让我的画笔永远不停地为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朋友们控诉。”

创意成就文化香港

4号厅“香港馆”展区独立设置,旨在推广香港出版业及印刷业,并协助产业界寻找商机。

今年“香港馆”以“创意成就香港”为主题。该馆项目筹委会委员尹惠玲表示,以往香港各类型的书籍都受到海外买家的欢迎,而其中与本地文化和东方文化有关的书籍亦受到不少海外买家的青睐。

今年,“香港馆”内亦设有两大展区,包括产业介绍区及企业产品展示区,而为了展示香港出版业的成就,该馆将首次与本地三个出版奖项,包括由香港出版学会主办的“香港出版双年奖”,香港电台及香港出版总会合办的“香港书奖”以及香港流行图书出版协会的“金阅奖”合作,在当天的书展中展出得奖作品。

此外,本年度“香港馆”保留了去年首设的“创意角”以“个性化、香港本土化和中华文化”为主题,展示部分参展商的特色展品,例如有描绘香港风景的画册,以香港社会面貌为主题的个人记事本及月历等。

《我的七爸周恩来》输出英文版权

11日下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译林出版社与英国查思出版有限公司在本届书展上举行了《我的七爸周恩来》英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

《我的七爸周恩来》一书是一部真实反映当代中国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人物传记。作者周尔鎏先生是周恩来总理关系最为亲密的堂侄,曾任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参赞、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务。这本有关周恩来的传记是周尔鎏先生根据其珍藏的有关周氏家族的大量宝贵文献资料,结合在周总理身边生活中记录和整理的第一手材料,包括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亲笔信件等,经十年磨砺撰写而成,是专门研究周恩来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难得的资料,也是揭示周恩来崇高人格魅力和丰富内心世界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签约仪式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局长张朴宽表示,周总理是中国人民杰出的领导人,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和外交部长,本书英文版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位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世纪伟人。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副总领事孙瑞英则向该书作者周尔鎏表达了深深敬意。

译林出版社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社为做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输出了一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科学发展成就的精品力作,通过讲述更多有情怀、有思想、有温度的中国故事,让海外读者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责编:李瑞辰、樊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