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华人

在印尼晋江同乡会“喝地瓜粥”

图集


       在印尼,如果有人请你“喝地瓜粥”,那是“最闽南”的乡情表达了。


       5日中午,众多旅居印尼的福建闽南乡亲汇聚在雅加达北区万登岸南街的晋江同乡会会址,在一碗“地瓜粥”中畅叙浓浓的乡情。


       “每个周日,我们都有聚会,让乡亲们有一个互通有无、畅叙乡情的机会。”刚刚卸任晋江同乡会会长的许宗鸽说。


       红焖猪脚、鲜笋鸡汤、萝卜干煎鸡蛋、咸菜豆腐……一道道闽南“古早味”家常菜,就着一碗地瓜粥,品味的是祖地乡情。


       “乡亲们聚在一起,并不在乎吃什么,重要的是交流。”新上任的同乡会会长陈廼士看有那么多年轻人、小孩子前来,特别高兴。当天的聚餐,是由他出钱做东的。


       年逾古稀的杨丽珍回忆起10多年前奔走筹备晋江同乡会的难忘时光。2004年,杨丽珍和另外四名召集人一起,发起并促成了该会在2005年的正式成立。


       10多年来,晋江同乡会已成为印尼最具活力、最有成效的华人社团之一。看着会务蒸蒸日上,特别是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杨丽珍称“感到欣慰”。


       因为华文、华社、华校在印尼被人为禁绝了30多年时间,造成两代甚至三代的华人不会讲中文,因此,年龄老化、青黄不接是印尼华社面临的普遍困难。但在晋江同乡会,一股股“青春力量”的加入,令老一辈华社领导稍感放心。


       印尼《呼声》杂志总编辑林超年带着23岁的小儿子前来参加聚会,刚从英国读完大学回来的小伙子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林超年说,“年轻人多参加社团活动,才不会忘了根”,他的另一个儿子在同乡会里担任了体育部副主任。


       刚就任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印尼分会会长的刘伟福,是事业有成的“新侨”,一无所有来印尼打拼近20年后在此落地生根的他,特意带上还在读小学和幼儿园的一对宝贝儿子,前来接受“乡音乡味”的熏陶。


       不久前晋江同乡会换届时,专门成立了“印尼晋江青年联谊会”,提拔年轻一代积极参与会务工作,促使该会后继有人。如今,这批年轻人正崭露头角。(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1
article_img
责任编辑: 陈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