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与世界握手!73家海内外媒体聚焦新时代新温州

“2019海外华文媒体看温州”主题对外宣传活动圆满成功
    中国报道讯(张建丰 报道)11月15日,温州市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内热闹非凡,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代表市委市政府介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主持推介会。温州市文成县政府、温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投资促进局等4家单位,围绕美丽文成、招才引智、文旅融合、招商引资进行专题推介。同时,温州市新闻文化信息共享平台的3家会员单位:英国普罗派乐电视台、法国华文卫视、哈兔中文网络学院也分别登台推介。据了解,该推介会是2019海外华文媒体看温州主题对外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次聚了73家海内外媒体和各界侨领,通过“与世界握手·新时代 新温州”2019海外华文媒体看温州主题对外宣传活动,共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建设成就。       11月14日,温州市海外传播中心文成基地在73家海内外媒体和众多侨领的见证下,正式揭牌。现场,美国中华商报、葡萄牙环球伊比利亚传媒、欧洲华人街、北欧华人报、意大利侨报网、欧洲时报、捷克布拉格时报、墨西哥华文时报、法国侨报、欧华联合时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欧洲新闻网等12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还分别上台与文成县委宣传部签署媒体合作协议。       据介绍,温州市海外传播中心文成基地将整合海外侨务资源,发挥海外传播站、海外传播使者的优势,在海内海外、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目前,文成已建有海外传播站15个,包括意大利罗马中文学校、米兰文成同乡会等以文成籍华侨为主体的社团组织。值得一提的是,该文成基地还将在文成县融媒体中心内建设海内外双向传播工作网络编辑室,依托文成华侨主办的媒体资源,整合县域内新媒体工作矩阵以及政务微矩阵平台,建成海内外双向传播工作矩阵。       本次活动由温州市委宣传部、文成县委、文成县人民政府主办;文成县委宣传部、温州广电传媒集团东海网承办。活动为期3天(11月13日至15日),嘉宾们一起夜游瓯江,观世界最大山体灯光秀,“探访侨乡文成”,参观刘伯温文化园,领略百丈漈美景,体验刘基文化与畲族文化。通过系列行程不仅展示新时代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变化,更促进了与海内外华文媒体的沟通交流合作,是对外讲好温州故事,传播好温州好声音的一次实践行动。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云华在启动仪式上的介绍词,对文化温州、诗画温州会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很荣幸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文化温州、诗画温州。首先,我谨代表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温州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说到温州,我想大家无论是对这座城市,还是对生长生活在这里的人,或者是“温州模式”,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市场经济的发祥地,是一座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城市。借此机会,我想用三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温州,希望能让大家感受温州独特的文气、灵气和朝气。     第一句话,温州是一本“经世致用”的历史书。温州古称“瓯”,是一座文脉深远、文气充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210多年建城史,是东瓯王国的故地、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历史上,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移民文化在温州交汇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瓯越文化,孕育了四张“文化金名片”。第一张金名片是“戏曲故里”。南戏是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戏曲形式,800年前发祥于温州。元代温州人高则诚创作了著名的《琵琶记》,被称为“南戏鼻祖”。第二张金名片是“歌舞之都”。邢时苗、黄豆豆、白雪、山翀、李慧珍等一批杰出的中青年歌舞艺术家都是我们温州人。浙江歌舞团成员有65%是我们温州人。温州还是中国合唱协会的合唱基地,温州的合唱在全国和国际大赛中都屡获大奖。第三张金名片是“书画名城”。《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就是温州人。被誉为“一代书宗”的姜立纲也是温州人。我们拥有中国书协会员142人、省级书协会员500多人,专业书法硕士博士近百人,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名列前茅。最后一张金名片就是“百工之乡”。温州现有150多个工艺美术品种,其中传承百年以上的有50个,50年以上的有30个;瓯塑、瓯绣、黄杨木雕、细纹刻纸、彩石镶嵌五个工艺美术项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崇尚务实、反对空谈。温州人特别重视文教,耕读传家、读书兴业、读书报国的观念在温州深入人心。南宋时期,温州“永嘉学派”首次提出“事功”思想,强调“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主张“以民为本”“农商一体”“富国强兵”。永嘉学派和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称为“南宋三大学派”。晚清时期,以孙诒让、陈虬、宋恕为代表的一大批温州乡贤志士复兴“永嘉学派”,倡导“融会中西,实业救国”。近现代以来,温州文脉赓续、贤才辈出,经世济国的初心不改。比如温州人曾联松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温州人夏鼐开创了中国考古的新时代,温州还出了苏步青、谷超豪、姜立夫等200多位知名数学家。可以说,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温州重要的文化基因,也是今日“温州模式”和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源泉。     第二句话,温州是一幅“东南殊胜”的山水画。温州通江达海、山城相拥、陆海交融,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温州境内山脉纵横,山清水秀,集山、江、海、湖、岛、瀑之大成,森林覆盖率达60%。拥有1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世界遗产候选单位、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9个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约四分之一,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山水之城,在这里可以充分领略山之奇秀、水之秀美、海之神韵。这里有“山江海”齐聚的旖旎风光:雁荡山、“悠悠三百里诗情画意”楠溪江、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漈、“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江心屿、“世上最美、气势如虹”泰顺廊桥、“中国最美十大海岛、贝藻王国”南麂岛、“海上花园”百岛洞头等等,目前我们已推出“山水诗意、海洋旅游、都市风情、乡村休闲、红色旅游”等100条精品旅游线路,描绘了温州秀美的山水画卷。这里有传颂千古的“瓯江山水诗之路”,古往今来,来过温州的文人墨客才思泉涌,留下了一万多首诗词名篇。如东晋诗人谢灵运在温州开创了中国山水诗派,写下“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山水诗代表作。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等名家也留下了咏诵温州山水的名篇佳作,为诗画温州增添了独特的文学韵味。这里有历久弥新的瓯越文化奇葩,你看那,永嘉楠溪江畔散落着200多座宋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沉淀着深厚的渔樵耕读文化;你看那,保留着原始韵味的瓯海四连碓古造纸作坊,依山而筑,顺水劳作,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你看那,瑞安木活字印刷字眼醒目、永不褪色,传流着千年国粹的博大精深;古朴厚重的永昌堡、书墨飘香的玉海楼、历尽沧桑的福德湾古村、民俗风情浓郁的鸣山老街,仍然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喧嚣。我们努力推动这些静态的宝贵遗产转化成为活态的文化旅游资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也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     第三句话,温州是一首“诗和远方”的协奏曲。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积极培育“双千亿”产业。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已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样板;全市旅游发展指标持续两位数增长,迈过旅游人次过亿、产值过千亿大关。温州相继获得“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TPO)会员城市以及“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名城”“长三角最具网红特质旅游城市”“国际山水诗自驾地”等荣誉称号,温州成为“国际山水写生基地”,自驾游被列入全球“36必驾”精品线。1-10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273.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8.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6%和17.31%;其中,过夜游客达4162.7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3%,各项数据均为历史最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事业踏上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锚定“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目标定位,全力推进“诗画山水”“休闲乡村”“时尚都市”“活力海洋”“文化温州”五张金名片建设,打响“诗画山水·温润之州”主题品牌,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温州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幸福产业”。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在这里栉风沐雨,磨砺了昂扬的拼搏姿态。从义利并举到敢为人先,从改革先发到精彩蝶变,铸就温州人和温州城依山拓海的不朽传奇。希望大家在这次活动中,能够深入领略温州山水魅力,深深感受温州人文底蕴,也希望大家能够大力宣传推介温州,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诗画山水·温润之州”的独特魅力。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