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一家三代电信人的温州通信记忆

article_img

温州网讯 峥嵘岁月,沧海桑田。

翻开温州电信厚重发展历史的每一页,都能看到一位位用探索与奋斗、传承与坚守交织晖映出温州通信事业夺目光辉的电信工作者,以及他们辛勤耕耘、为时代奉献芳华的动人故事。

1981年,刚刚进入温州邮电局长途台担任话务员的黄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她的母亲三十多年在长途台工作时所记录的七八百个重要号码。作为女儿,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本工作笔记,更承载了母亲对通信事业的无限热爱。

2014年,当24岁的张益逍跨入温州电信的大门,黄虹像她的母亲一样,将一本笔记本送给她的儿子,并在扉页上写着“赠:益逍,愿工作顺利!”虽然这是一本空白的笔记本,但也同样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厚望和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如今这本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各类业务名称,张益逍也已经接力投身通信事业建设,成长为温州电信“大数据”舞台的技术骨干。三代电信人,为通信事业坚定奋斗,是精神的传承,更是信念坚守;两本笔记本,记载的不仅是父母对子女的殷殷嘱托,也见证了温州通信70年的风云变迁。

驻足回首,从国家解放到繁荣富强,温州电信始终勇立潮头,敢作敢为,从未落后于这个时代;继往开来,从电报时代到5G时代,一代又一代的电信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书写着温州通信事业的辉煌与荣耀。

将近千个号码烂熟于心

article_img

外婆:程靓娟

新中国最早的一批话务员

工作时间:1958年-1992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姑娘走上了机台,每天面对着无数的电话插孔,将全市范围内几千个电话号码烂熟于心,第一时间将通话信号传递给远方的人。

这群可爱的姑娘,是温州邮电局长途台的话务员们,程靓娟就是其中之一。

1958年,程靓娟进入市邮电局担任话务员,那时候的“长话科”还设在市区广场路春花巷的温州市市话公司,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机。1962年随着信河街邮电综合大楼的落成,温州开通步进制市话交换机,温州从手摇电话机(磁石式电话)步入电话自动化时代。

“一开始‘长话科’的业务量还比较少,一个班组大概二三十个人,24小时‘三班倒’,每个班次要转接几十个电话,记录台、查询台、接续台,每个话务员分管不同部分,担负着全市长途电话来话、去话、转话的接续工作。局里规定,每通电话60分钟内必须接通,夜间也是一刻不能放松。”

那时候,想要成为一名普通的话务员,记熟全市党政机关、抢救电话等重要号码是每位话务员的“基本功”,同时,还要记熟地名、练熟操作、讲熟服务用语,还有专为长途话务员标准服务用语编辑的《百家姓解释》……认真细致的程靓娟将所有的内容,都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有空,就拿出来背背,日复一日的积累。这些笔记,后来为女儿黄虹的话务员生涯提供了重要帮助。

工作忙碌又充满压力,努力好学的程靓娟是第一批“出师”的话务员,她无论是负责杭州台、上海台,还是后来113、114台的接线工作,都始终做到了急用户所急、让市民满意,并因为业务能力突出,升任了“长话科”管理员,直至1992年光荣退休。

“作为一个‘长话人’,我和我的同事们爱岗敬业,执着坚守,工作从不懈怠,一直到最后一刻,从未辜负过时代给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深情寄托。这份对于通信事业的热情与执着,源自对通信岗位的珍惜与热爱,我也同样把这种工作精神传递给了我的下一代。”

泛黄的笔记本是她工作生涯的“课本”

article_img

母亲:黄虹

先后于长途台、测量室、政企部等部门工作

工作时间:1981年—2014年

1981年,初中毕业的黄虹报考了温州邮电局,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成为了一名年轻的话务员,和自己的母亲成为了同事。上班第一天的前夜,母亲程靓娟将自己那本泛黄的笔记本郑重地送给了黄虹。

笔记本上,记录着母亲三十多年在长途台工作时,所记录的近千个重要号码。后来,这本笔记本一直跟随着黄虹,经历了长途台的鼎盛和衰落,也是她工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课本”。

“遗憾的是,因为家里几经搬迁,这本笔记已经遗失。”黄虹说。

“当一名话务员,心要细,服务态度要好,必须遵守纪律,做到不早退不迟到,应知应会,不要怕挑重担,想着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千方百计把每一个电话接通。”

上班的第一天,以及后来的每一天,母亲程靓娟总是将这些话挂在嘴边,无数次地教导着黄虹。

“100通电话必须要接通98通以上”“对方说出的每一个姓氏,必须第一时间反应出来”……母亲的殷殷教诲,让黄虹深知,一个工作细节的差错,可能就会影响一通重要的通话。

那个年代,拨打长途电话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仅要跑营业厅,而且因为线路少,等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也是常有的事。

“因为通话过程困难,同时话费昂贵,话务员心里想的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用户接通电话,尤其是党政军机关的重要电话以及一些遇到急事的市民,给对面台的话务员说好话,想尽方法找到受话人,甚至是代替发话人传话,有时候真的比打电话的人还要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温州长途电话最为鼎盛的时期,随着我市通信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长途台的话务员人数逐步增多,话务量迅速发展到每年50多万单,每人每天平均要完成200-300单。

到了1992年,温州开始迎来安装家庭电话的热潮,黄虹因工作需要被调到112测量室,负责电话故障检测相关工作。工作性质变了,但忙碌依旧……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温州通信发展先后经历了移动电话工程正式开通,1994年,温州电话升至7位数,2001年5月,温州市固定电话号码升至8位数,使温州电信号码资源由百万级向千万级的台阶跃进。

从长途台的蓬勃发展到退出历史舞台,再到智慧家庭的横空出世,黄虹的工作岗位又随之经历了多次调动。

用她自己的话说,每一次的岗位调动,都是和温州通讯变化息息相关,而每一次调动的岗位,在当时那个年代都属于“网红”工作。

笔记本上的寄语寄托母亲的厚望

article_img
 

儿子:张益逍

先后于市云计算中心、DICT、政企部等部门工作

工作时间:2014年至今

对于90后张益逍来说,对通信最早的认知,应该就是母亲当年工作所在的112测量室,机房的场景和妈妈忙碌的身影,给益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家人工作的特殊性,也让他较同龄人更早地感受到了通信生活的一日千里。

2014年8月,刚从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益逍经过层层选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

就在他到温州电信报到的第一天,母亲黄虹送给他一本当年份的温州电信专用笔记本,并在笔记本的扉页写上:“赠:益逍,愿工作顺利!”

“母亲跟着外婆到了机台,我又跟着母亲到了机房,这是一种传承,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精神。”年轻的张益逍如是说道,同时,他也是这么做的。

2018年11月,在中国电信“创优杯”营销技能大赛天翼云分赛上,初出茅庐的张益逍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团队成员们一举拿下团体赛一等奖,此前,他还曾代表温州电信,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天翼云”杯劳动竞赛获得了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从营销一线到云计算中心,再到如今的DICT,成长于通信网络时代的张益逍如今正致力于和当今最前沿的大数据打交道,并成长为“云”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服务政务上云,让我的爱好和专业知识都得到了发挥,感觉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特别有价值的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能够惠及每一位市民。”

张益逍口中的政务上云,正是依托着温州市云计算中心这个“最强大脑”,由温州电信率先推出一系列云计算典型应用,如企业云、政务云等。“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民生领域的重头戏,在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过程中,云计算中心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如今,随着5G应用的进一步发展,益逍正如他的母亲、外婆一般,身处在这个时代的通信变革大潮当中,用专业和坚守,与所有电信人一起,为温州的通信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温州通信发展大事记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11日,温州市军管会派军代表分别接管永嘉电信局、永嘉县乡村电话管理处,并进驻东瓯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1950年1月21日,永嘉电信局改称温州电信局。

1951年9月1日,邮、电两局合并为温州市邮电局。

1962年4月26日,市局1500门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正式投产使用。

1962年5月1日,信河街邮电大楼正式开始对外营业。

1983年12月21日,温州市局和乐清县局首批接入杭州64路自动转报系统,使每份电报处理时间从平均36分钟缩减为2.8分钟。

1984年12月21日,购入第一台沪产HY-1型程控电报译码机,使温州开始实现自动译电。

1987年5月31日,开通F-150型1万门市内程控电话。

1988年4月11日,开放国际直拔电话业务。

1991年5月13日,浙江省首家SF_30000电脑无线(“99”自动)寻呼系统在温开通使用。

1992年8月10日,成为继杭州后省内第二个开通移动电话的城市。

1994年10月9日,温州市所属8县(市)统一使用0577长途区号,电话号码同时升至7位数。

1996年1月18日,市局999和988台在国内大陆首家开通国际国内自动寻呼业务。

1997年,温州电信开通163出口,开始迈进互联网时代。

1998年6月28日,温州邮电局长途台完成历史使命,机构撤销。

1998年9月9日,温州邮电分营,分别成立温州市邮政局和温州市电信局。

1998年12月18日,温州全市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程控电话。

2001年5月18日,温州电话号码升八位,创造国内三个“第一”。

2001年12月1日,小灵通对外放号。

2008年10月1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联合召开CDMA网络交割启动仪式,标志着温州电信正式拥有移动业务经营能力,成为全业务运营商。

2013年10月13日,温州市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2014年4月22日,“温州市云计算中心”正式落户温州电信。

2014年9月5日,温州电信开通天翼4G手机服务。

2015年3月11日,114移车服务平台举行启动仪式。

2015年,洞头智慧城市项目签约,温州电信全方位涉足智慧城市建设。

2016年6月29日,温州实现光纤网络全市全覆盖,正式迈入“全光网时代”。

2017年7月,温州电信率先建成业内领先的新一代物联网(NB-IoT),覆盖全温州。

2018年8月,温州电信联合市信访局全力推进温州“智慧信访”平台建设,将34个市级部门、52条非紧急类热线全部纳入统一平台,切实将平台打造成“民生数据库”。

2018年11月4日,温州电信在市区市府路开通温州首个5G研发基站。

2018年12月2日,温州电信首次在温州马拉松起跑点使用无人机进行5G直播,全方位展现精彩瞬间。

2018年12月,温州电信联合市卫健委共同打造温州市医学影像云平台,免去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看病重复拍片、携带胶片的烦恼,现已覆盖我市43家医院及全地区所有卫生院。

2019年4月25日,温州电信在5G网络环境下成功打出我市首个5G电话,并同步与手机的另一端进行5G高清视频通话测试。

2019年4月25日,我市首个5G实验室在温州电信新大楼的温州智慧城市展馆正式启用。

2019年5月17日,温州电信发布十大5G行业应用,包括:5G+智能制造、5G+医疗、5G+教育等十大方面。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2019年8月1日,温州电信联合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全省第一个退役军人大数据平台,该平台由政府监管、运营,免费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服务,方便退役军人办事,简化其办事流程。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章兵兵通讯员项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