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environmentOrientedDevelopment,以下简称EOD)火了,温州先行一步全面发力。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继洞头区、海经区项目成功进入国家库后,瑞安市和乐清市项目通过省级库审查论证,其中瑞安市项目拟推送至国家库。此外,我市还有9个项目正在深入谋划,初步构建起全市梯次储备、市内错位竞争、省内具备持续竞争力的良好政策争取工作态势。
今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推进会在洞头召开。争取EOD政策,温州做了些什么?为何受到青睐?又会带来哪些改变?记者就此采访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
点“绿”成“金”
破解生态环境保护融资难题
EOD模式,其中E是生态环境,D是产业发展,是将生态环境治理和与之关联的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简单理解,就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3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取更多EOD项目落地。
我市首个EOD项目——“洞头诸湾·共富海上花园”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首个海洋环境综合治理类EOD项目,项目总投资28.8亿元,获国家开发银行牵头六家金融机构银团23年23亿元贷款。
高额授信、贷款期限长、利率低、不纳入政府隐性债务,在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看来,EOD模式是破解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大融资难的创新做法。该负责人解释,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具有极强的公益属性,投入资金较大、回报周期较长,而且随着污染防治的不断推进,需求的资金越来越多。“通过EOD,旨在让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治理,让生态环境治理产生经济溢价。”
除了解决“缺钱”问题,从更深层面去解读EOD,则是将生态产品价值充分释放,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实现“治理一片,富裕一方”。以洞头区EOD古村落盘活利用工程为例,在实施古渔村保存行动的基础上,对闲置石头房进行改造提升发展生态旅游。当地村民可享受租金、薪金和股金,打造海洋经济推动的共同富裕样板。
项目包里有些啥
畅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地方项目如何进入国家库?得分四步走:包括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地方报送、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专家论证评估、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金融机构对项目的融资可行性进行把关,最后才纳入储备库。
由此可见,E是基础,D是关键。EOD模式究竟装的是哪些产业?
以“和美云江·共富瑞安”项目为例,项目包里包含飞云江支流水质提升、瑞枫原乡康养旅游开发、飞云溪山农旅融合开发3个子项目。
再看乐清项目包,包含“白溪、大荆溪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雁荡山景中村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项目”“雁荡山山体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雁荡山核心区文旅开发项目”“雁荡山中高山景区开发项目”5个子项目。
从具体项目可以看出EOD模式清晰的路径:即以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根本,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关联度高、项目收益能力强的产业,再用经营收益反哺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支持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坦言,高质量谋划关联产业是重中之重。“进入国家库后,银团将根据项目质量提供一定比例的授信,顶格可授信投资总额的80%,洞头项目就是顶格拿到授信。”
部门当好“店小二”
助推高质量发展办实事
根据试行的入库指南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入库EOD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
数量少,意味着竞争大,不看“花架子”要拼“硬实力”。对此,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直言:“能不能入库、项目质量好不好、授信额度高不高,既需要向上争取政策、也要帮助各地吃透政策。”
为此,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将帮助各县(市、区)破解融资难题助力高质量发展列入全局办实事“一号工程”,全面部署推进,推动EOD政策争取和项目入库落地齐头并进。
政策争取关键看项目。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全市EOD政策项目储备库,实行分类管理、梯次推进。同时联合市发改委组建市县两级跨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帮助各地加速项目谋划包装。
除了“强强联合”,我市还请来“最强外援”精准指导。前不久,受市生态环境局邀请,生态环境部规划院来温开展EOD项目专题培训,对政策解读、项目包装、申报审查、签约授信等一揽子内容进行授课,并为各地项目申报提供技术指导。
以EOD项目加快推进为突破口,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格局加速形成,环境大美、群众共富之路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