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人世间》《繁花》之后,又一部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北上》搬上荧屏。但38集的《北上》讲述的已非原著的立意与故事,冠以“改编”的文学转化,实际上是取材自原著的大运河当代新史诗的原创。
主副两个时空 组成可贵视野
《北上》荣获茅盾文学奖,除了源于徐则臣夯实的文学个性基石外,朴素而独特的历史视角与近当代两个时空的巧妙结构,使其能在近年同题小说中脱颖而出。
原著中的“北上”,指的是1901年意大利人小波罗来华的寻亲之旅。他来寻找随八国联军以侵略者身份从白河河口北上的弟弟马德福,而谢平遥、邵常来、周义彦、孙过程等与他同代的中国人,伴随小波罗在这日渐废弃的航道上一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徐则臣以1901年为剖面,向前往后纵横了大运河的沧桑——因战起建,又成为两千年后外寇铁蹄下国破家亡的见证。34年间运河浪涛上的中意两国的凡人歌,是徐则臣《北上》的最华彩乐章。而以马可·波罗后代的视角,切入中国千年运河在20世纪初叶的大时代波澜,是更容易被海外观众接受的影视好故事。特别是马德福,这位逃离战争的意大利人,在通州运河畔成为中国女婿,为报妻子如玉毙命日军狼犬手下的家仇,独闯日寇军营,与之同归于尽。这是小说《北上》可贵的视野,也是颇具影视改编价值的部分。
徐则臣原作还有一组当代时空,设定在2014年的北京、淮安和济宁,用拍摄运河纪录片、搜集运河民宿博物馆藏品两大事件,结构了大运河申遗背景下谢、邵、周三家与马德福后代的故事。这个当代时空其实服务于那34年近代时空的叙事主体,可供改编的具有人物情感和命运感的独立戏剧事件并不多。其中有一定情感浓度的,是因求学产生隔膜的谢氏兄弟的和解,但似乎又有些游离于主干。以当代时空里申遗成功作为全书终结,从当代视角对运河文化图景进行重新审视与精神传承,这是小说写作的结构巧思,但并非影视改编所需的新角度。
放弃近代故事 另创青春史诗
剧集《北上》的编剧赵冬苓、导演姚晓峰,面对徐则臣原著作出的影像转化,几乎放弃了近代时空部分,即小波罗、马德福这对意大利兄弟视角中的运河沿途百姓的命运传奇,而是将原著中这一主干作为当代故事的历史远景,并在全剧开篇与结局进行了闭环式的背景叙事。剧中的马思艺、谢望和,都已非原著里的人物,只是取材于原著中的姓氏人名。这一抛开原著叙事核心、重起炉灶的原创,是大胆的。
从徐则臣构建的大运河历史的文学版图出发,剧集《北上》创造出当代大运河畔的新角色“花街六子”——谢望和、夏凤华、邵星池、周海阔、马思艺、陈睿,聚焦他们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书写他们从江苏前往北京奋斗、再回乡创业的青春成长史诗。
剧集还辐射了三代运河人的命运轨迹,群像的白描与速写兼备。萨日娜饰演的马奶奶性情宽厚,这个角色承载了原著中意两国平民姻缘的历史,更是运河人博大胸怀的化身。她决定收养儿媳改嫁后所生的儿子时,这样表态:“结个善缘,给思艺留个人情,我走(去世)后,思艺妈能对思艺好点。”虽然现实未必能如马奶奶所愿,但她那温善报恩的中华传统美德,影响着花街的后人,成为“花街六子”父母辈的道德标准,也在北漂中的望和、海阔、星池、华子四人心中根深蒂固地留存着。与马奶奶对儿媳的宽厚一样,王学圻饰演的周一仆,对儿媳走出花街北上也报以祝福。固守家乡但又尊重他人顺时顺势的选择,马奶奶与周一仆成为运河花街人的精神航标。
对谢天成、周宴临等花街二代的塑造,剧集主要是通过公路运输对运河货运冲击等变化完成的。运河货运的萧条,给谢天成、夏茂田两家带来直接影响,于是他们决定“跟着时代走,先上岸,等到振兴,再回到河上去”。在妻子海弘率先出走花街,成为大货运输司机的影响下,谢天成也走出舒适区,直面新的生活。周宴临则拒绝北上,与年轻的陈睿成为坚守运河的两代人的代表。正是他们这一群人的坚守,才会有申遗成功后运河与花街的繁华,才能迎来出走者的回归。
全剧后半部,编导通过周一仆患阿尔兹海默症后回忆过往的设计,再对周宴临等花街二代群像的青少年时代进行速写,完型了人物塑造,完整呈现了运河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景象,他们的故事与九零后“花街六子”的青春成长形成主副调的交响和辉映。运河岸上的人们,始终在时代进程中谋求突围。
直面价值观碰撞 刻画九零后成长
《北上》选择欧豪、白鹿等演员扮演“花街六子”,以青春偶像剧的样式对接百年运河人文图景,同时全剧的摄影、美术、音乐等也散发着唯美清丽、轻快隽永的风格。
在青春剧的表象下,该剧有两处独立于原著的、有分量的创新。首先是将华子、望和、海阔、星池四人的北漂创业经历放置在快递行业,四人从故乡承袭的道德体系,遭遇市场资本价值体系的对抗与冲击。快递与外卖,已是我国百姓社会生活高度依赖的产业,起步与发展的阵痛,已在《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逆行人生》等电影作品中有所体现。望和是该行业的成功实践者,他接受并融入其中,星池、海阔和华子三人的坚守,则需要直面现实的追问甚至质疑,于是三人带着梦想回到花街小镇,用自己认同的方式创造财富。
另一处创新是细腻刻画了九零后这代人对父母婚恋的态度。成长于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是一部分九零后的青春隐痛。《北上》中,周海阔对父母离异的态度有精彩的两场戏,一场是海阔对母亲的出走表达了祝福,“就算离婚,你也是我妈。飞吧,妈,飞到最高的地方去!”另一场戏是海阔已成年,与女友分手后与母亲对话,这时的他对父母的婚姻、对自己的爱情表达了更为成熟的认识。这两场伦理叙事的重头戏,呈现了九零后自我疗愈心灵伤痕的坚强,至真至情,令人动容。
《北上》的主演欧豪、白鹿、翟子路,再加上李宇春的歌声,都是从湖南卫视出发的明星文化符号,他们借江苏出品的《北上》登陆央视一套,其文化结构的独特性是近年鲜见的传播样本。当华子对李宇春歌声的追逐成了剧中的年少往事,他们那段奋斗过的青春已成历史,他们及父辈的悲喜已化诗篇。(杨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