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张晨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近日,记者来到乐清乐成街道景贤社区的银溪旁边,只见沿河 的民居墙上都挂了刻着家风家训的木质牌匾。据悉,这是由乐清市文明办联合乐成街道耗时一年多打造的“景贤人家”家风家训传承基地。该基地按照“一溪两岸三 桥四馆五廊”来布局,通过家风家训阵地建设,将这些看不见的人文精神和优良传统,与周边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一道,构成了既“赏心悦目”又能“修身明志” 的“精神家园”。
家风家训传承基地底蕴深厚
记者了解到,“景贤人家”是一个地理概念上衍生出来的文化概念,它以各种形式去展示家风家训和本土历史文化,成为乐清千年古县传统文化传承的标志地。“景 贤人家”具体位于乐清的景贤社区,“景贤”之名源于金溪上游的景贤亭,即“敬仰贤人”之意。“景贤人家”从北门村廊桥起点沿银溪两岸至太平桥,全长一公里 左右,整个范围约10万平方米。
整个家风家训传承基地按照“一溪两岸三桥四馆五廊”来布局。一溪就是银溪,两岸是指银溪南北路、清河南北路,三桥即北门廊桥、姜公桥、太平桥;四馆为人文馆、实验小学传承示范校区、东溪书院和周氏爱莲馆;五廊系文化廊、先锋廊、养正廊、金石廊、家·书廊。
这里的一街一巷一宅,背后都有一个源远流长的家风家训故事。如今,走进这些古朴的建筑,仿佛闻到翰墨飘香,听见琅琅书声,那些高情雅韵和美好情操依然弥漫在院落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这片地方是乐清古县城所在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分布着不少在政治、文学、科学等方面都有所成就的大家族,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所以我们把乐清首个家风家训的实际阵地放在了这里。”乐清市文明办副主任南云介绍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则社会稳,家教好则社风好,家风盛则民风盛。乐清市通过家风家训传承基地的打造,旨在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从而提升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实现市民自我管理的目的。
未来还要挖掘巷训发展家风旅游
去年10月,乐清市文明办联合乐成街道,正式开始了家风家训传承基地的打造。通过旧城拆建,拓宽道路,保留了一些老宅、古巷、文化遗迹,并进行整体设计、修复立面、净化水质、增加河道两边栏杆等。
其中沿河的民居改造以浙南闽派建筑格调为主,采用黑白强烈对比手法,辅以窗眉、轮廓线等进行点缀;并对个别有基础条件的民房实施特色改造,铺设仿古琉璃瓦等;对留白较大的墙面,适度植入家风家训软文化,一句话、一个字或一个典故等,点到为止。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些墙上还印上了3D视觉效果的水墨画,这些作品还原了上世纪80年的一些生活习俗,反映了一代劳动人民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品德。
到今年6月底,“景贤人家”家风家训传承基地一期工程完成。目前,已改造完成的墙立面上,展示了大量乐清本土文化内容及古今名人名句名篇。几乎每户居民的门口,都挂上了自家的家训。
“优良的家风家训滋养了人的精神世界。将这些家训保留和传承下去,对我们的子孙也是一种滋养,这与治水的功德是一样的。治水是一种净化,家风家训也是一种净化啊!”家住附近的市民老周,经历了银溪近些年的变化,感慨道。
除了家家亮家训晒家风,据南云透露,接下来乐清市还要进一步挖掘街巷里的巷训,同时将河岸旁的改造延伸至望莱桥、云浦桥,做好两岸夜间亮化工程,进一步挖 掘乐成街巷古宅本土文化,运用乐清本土蓝夹缬、细纹纸形式突出家风家训主题。在建设传统道德文化传承高地的同时,发展家风旅游,让市民们在“游山玩水”的 同时,感受家风文明熏陶下的心灵之旅。
延伸阅读
从一到五解读 “景贤人家”家风家训基地
一溪 即银溪。银溪是一条文化之河、历史之河。两岸的先民倚银溪渔耕樵读,形成了以池头赵氏、姜公桥徐氏、潭头李氏、敦煌洪氏、东溪周氏为代表的氏族文化,由宋至今,留下了许多和家风家训相关的故事。
两岸 指银溪南北路、清河南北路。保留了部分老宅、古巷、文化遗迹,墙面文化创意作品彰显着独特的人文内涵。
三桥 是指北门廊桥、姜公桥、太平桥。
●北门廊桥:原是老城的水门——“拱辰门”。“景贤人家”北门村的民营企业家陈道荣,乐清市首家上市公司华仪集团创始人,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出资300万元扩建这座桥,中间通车,两边成了居民休闲长廊。
●姜公桥:中国三大家训之一《袁氏世范》作者宋代袁采在上任乐清的第二年重修,后来又被山洪冲塌。嘉泰年间宁波姜光任乐清县令,重建了姜公桥,乡亲父老为感恩姜光的德行,就把桥命名为“姜公桥”。
●太平桥:桥上原有太平坊,面朝太平桥,上面有副对联“喜事百年都过此,俗尘半点不飞来。”以前附近村民中凡有婚嫁喜事的,均要享受“喜事百年都过此”的礼遇,祈愿富贵吉祥。
四馆 是指人文馆、实验小学传承示范校区、东溪书院和周氏爱莲馆。
●人文馆:展示中国历代好家风故事及乐清历代和北门好家风的故事。
●实验小学传承示范校区:1902年由银溪两岸乡绅洪济霖和周霈南倾尽家财创办,是“景贤人家”示范传承基地,践行着教化社会的功能。
●东溪书院:原是银溪村老年活动中心,其中二楼家风传承馆既有几大家族的名人热心公益又有现代道德模范的家风家训的社会服务事迹,三楼袁采馆展示的是曾任乐清县令的袁采服务社会的事迹。
●周氏爱莲馆:是乐清的“郑义门”,与浦江江南第一家郑氏一样,元初,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十二世孙周信逊因为羡慕乐清的民风淳朴,举家由金华兰溪迁徙至乐清东溪(即今天的太平桥畔)。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东溪周氏,是乐清传统大家庭的一个缩影。
五廊 即文化廊、先锋廊、养正廊、金石廊、家·书廊。
●文化廊:展示的是“景贤人家”的民风民俗,励志成就等事迹。
●先锋廊:展示的是党风引民风,民风促家风的先锋模范示范作用。
●养正廊:布置着实验小学学生家风践行的活动掠影与学校的发展剪影。
●金石廊:墙上展示的是乐清籍篆刻家20件家风家训内容作品。以篆刻的手法增加“景贤人家”水墨江南的画卷构图的美感,内容体现修身、立志、明礼、养德等优秀传统文化理念。
●家·书廊:展示乐清籍书法家18件家风家训内容作品。包括细纹刻纸大师卢发良的家风作品《圣迹图》,讲述的是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