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枪鱼,作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食材,因其肉质新鲜、风味独特而受到人们青睐,无论是新鲜的还是罐头产品都有着广泛市场。然而,这种广受喜爱的海鲜却可能潜藏健康威胁。根据由法国研究团队发布的最新研究,尽管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减少汞排放的政策,但金枪鱼体内的汞含量依然与上世纪70年代保持一致,说明汞污染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期刊上。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源于深海中积存的“历史汞”,这些汞正从海洋的偏远区域逐渐移向浅海层,这正是金枪鱼捕食和生活的主要区域。这一转移过程导致汞逐渐被金枪鱼摄入,使其体内汞含量在几十年内维持不变。

尽管全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环保政策的实施而减少了汞的排放,但研究结果表明,金枪鱼体内的汞含量却并未随之下降。相反,在太平洋部分海域,金枪鱼中的汞含量甚至有小幅上升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汞的特性使其倾向于在海底沉积,形成持久的“历史汞”储存,即便新的汞排放有所减少,但这些深海储存的汞释放到浅海的速度极其缓慢。

人类活动,如矿物开采和化石燃料燃烧,仍然是海洋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汞最终会沉降到海洋中,并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极强的甲基汞。甲基汞通过食物链积累在鱼类和贝类体内,尤其是金枪鱼和其他大型鱼类中。摄入含汞量高的金枪鱼,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特别是对孕妇、胎儿和婴幼儿影响较大。长期摄入含汞食物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损伤,孕妇体内的汞含量过高,还可能引发胎儿大脑发育障碍。

尽管此次检测的所有金枪鱼样本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专家建议孕妇、婴幼儿及频繁食用金枪鱼的人士应谨慎选择食用频率,以避免潜在风险。(异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