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信公号“中国海军网”(ID:navy81cn)报道,10月23日上午,海军给舰载航空兵基地成功处置“7·10”重大险情表彰大会在该基地举行。会上宣读了海军沈金龙司令员、秦生祥政委签发的通令,并向成功处置险情的袁伟、卢朝辉分别颁发了一等功、二等功证书和奖章。
“飞鲨”编队叱咤海空。 中国海军网微信公众号资料图
歼15带火着陆飞行员与塔台通话曝光视频请戳——
7月10日,在一次例行性飞行训练中,该部队某舰载航空兵团飞行二大队原副大队长袁伟驾驶着“飞鲨”战机,从空军某机场起飞不到40秒,突遇鸟撞左侧发动机起火险情。此时,携带8吨多航油的战机如同一颗巨大的炸弹,随时有可能爆炸。
在塔台、僚机的密切配合下,袁伟面对生死考验,处变不惊、精准操作,场站和机务等地勤人员奋不顾身控制火势,成功挽救了战机,共同创下了战机撞鸟起火、载重超极限着陆、低高度、单发迫降成功等多种危险叠加情况下,飞行员和飞机双重安全的航空兵特情处置奇迹。
习主席曾亲临该部队视察,亲切勉励大家勤学苦练。该部队把领袖的关怀嘱托转化为奋飞的前进动力,一次次突破了战斗力建设的关键技术,涌现出“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一等功臣徐汉军、“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十九大代表曹先建等多名优秀官兵,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任务,成为海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代表和海军战略转型的先锋。
相关新闻:惊魂10分57秒!歼15带火着陆飞行员与塔台通话曝光
【密集警报】
飞机警报:滴……!
人声报警:左发超温!
飞机警报:滴……!
人声报警:左发失火!
飞行员袁伟:撞鸟了!我撞鸟了!拐幺六撞鸟了!
塔台指挥员卢朝辉:看到了!保持好状态!
人声报警:减小左发转速,减小左发转速!
塔台指挥员卢朝辉:改平坡度。
飞机警报:滴……!
人声报警:第一液压油面低!
人声报警:移动液压故障!
袁伟:密密麻麻,像一堵墙似的!咚咚咚咚咚!很明显地,感觉到飞机在震动。
那一刻,袁伟的战机刚刚离开地面,紧随其后起飞的另一架歼十五上,飞行员艾群看到了袁伟飞机尾喷口的异状。
艾群:发动机瞬间直接就撞失火了,很大一个火球。心里咯噔一下子,真的很可怕。
塔台指挥员卢朝辉:能够改平坡度吗?可以改平吗?拐幺六?
人声报警:液压故障,转手动。
袁伟:可以改平。
人声报警:极限仰角、极限过载……
塔台指挥员卢朝辉:上升高度。
袁伟:现在速度上不去,速度上不去。
人声报警:极限速度!极限速度!
艾群:现在左发后面有尾焰。
袁伟:明白!
艾群,是张超烈士身前同宿舍的战友。面对袁伟遭遇险情,他冒着危险全程伴飞。
艾群:当时的想法就是,第一时间一定要上去帮助他,第二是千万不要在我眼前瞬间消失,当时心里面念叨的,千万不要在我眼前瞬间消失了,千万不要这样!
战机迫降的航路上,两边是山,而前方又是一座人口近百万人的城市。
卢朝辉:为了把飞机尽量不要在城市上空或者村庄上空来处置特情,所以好多东西我们都牺牲掉了,所以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的风险,这个风险由谁来担当?一个是飞行员,一个是指挥员,包括其它各个保障的一些单位,都在承担!
袁伟在大家的指挥、配合下,艰难驾驶着飞机绕开村庄,避开城市。为此,他在死神面前,多坚持了将近一倍的着陆时间。
袁伟:把城市避开以后,心情更加平复了。我没有把群众的危险置之不顾。当时想的,就算那个时候飞机爆炸,那就是我一个人,一个家庭。如果那么多人的话,无法想像。
终于,袁伟驾驶重伤的歼-15返回了跑道的前方。由于飞机着火不能空中放油,战机必须在接近满油,还挂载着4枚导弹的状态下着陆,超出飞机设计极限值接近5吨。
袁伟:我起落架放不下来!
人声通报:放起落架!放起落架!
多次尝试和应急释放,起落架终于打开。
人声警告:左发失火!
塔台指挥员:有烟带了!
速度降低后,被强风压住的发动机火势增大。战机呼啸。就是在这样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袁伟驾驶战机,以完美的姿态降落在跑道上。
当袁伟跳出机舱时,战机的发动机已经腾起了一人高的火苗。此时,地面上的官兵们赶到了。臀部摔伤,被抬上救护车的袁伟看到了这样一幕。
几十名地勤官兵紧紧围住冒火的战机,有的用水枪喷水,有的爬上驾驶舱关闭电门,有的爬上机背用灭火器灭火。而满载燃油的飞机,随时可能爆炸。
后来,这些参与扑火的官兵们保住了价值4亿元的战机,但不少人吸入了灭火干粉,入院治疗。
把危险留给了战友,这是袁伟心中面对这次险情唯一花了段时间才过去的一道坎。
袁伟:但是我对战友的那份内疚感,哽咽……
记者:就觉得把危险带给他们了。
袁伟:我现在也会有。哽咽……其实回来以后,每看一次视频,对我都会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网友:袁伟为什么不选择跳伞?
袁伟:飞机落到附近村庄怎么办?
在起飞阶段遭受重创,距离地面不到百米,几十吨的战机可能瞬间坠毁。作为飞行员的职业反应,袁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撞鸟的一瞬间,我想坏了,一会可能要跳伞!
当时的塔台指挥卢朝辉说:“其实我的跳伞口令已经含在嘴边了!就看他状态能不能保持。”
央广记者陈欣一年前到这支部队采访报道张超烈士时,袁伟说:“飞行员跟飞机的感情,不管出现任何问题,第一反应都是想挽救飞机。因为说句实话,跟飞机在一块待的时间,比老婆、孩子时间还多,对飞机的感情比较深厚。”
一年后的这一次险情,袁伟同样没有轻易放弃战机,也没有唯求自保。
袁伟说:“我刚离陆的时候,前面就是一个村庄,那个村庄很大,当时我要是从那个地方跳的话,跳伞了之后,不知道飞机往哪个方向去,也有可能落到村庄里面,还有一个右边就是机场。”
沉着冷静、迅速有序,是记者采访中最直接的感受。空中撞鸟的一瞬间,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职业反应,袁伟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塔台指挥员的“跳伞指令”也已含在口中。作为飞行员,当空中特情发生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保住战机,更何况下面是村庄,前方是城市。
袁伟的临危不惧,战友的紧密配合,让我们再次见识了航母航载机飞行员的“艺高人胆大”,这正得益于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