➊ 电话钓鱼:假冒银行顾问来电
当晚约18点,一位“银行顾问”打来电话,自称发现老两口的银行账户存在“可疑交易”。这就是典型的“钓鱼第一步”——制造恐慌,引诱受害人照做。
对方“提醒”二人应立即交出银行卡,并称会安排“银行派遣的快递员”上门取卡,以“保护账户安全”。
➋ 快递员上门:卡片当场交出
两个小时后,一位“快递员”真的出现在门前。信以为真的夫妇如约将所有银行卡交给对方。
➌ 深夜再上门:假警察收走珠宝
骗局并未结束。骗子早在电话中就表示“会再派警察来,把珠宝转移到安全地方”。当晚午夜,两名身穿藏蓝色服饰的“假警察”再次登门,夫妻俩信以为真,将全部贵重首饰交出。
• 银行卡被盗刷:14,000欧元
• 珠宝价值:约50,000欧元
• 总损失:64,000欧元
警方一位消息人士无奈表示:
“尽管我们反复宣传防骗常识,但‘假身份盗窃’这种老把戏仍然频繁发生。骗子非常善于操纵人心,令人防不胜防。”
根据2024年法国支付安全观察报告,约30%的金融诈骗案件是通过心理操控、身份冒充等手段实施的。

来源:Le Parisien 编译: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