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红剑演习,苏-30、飞豹和歼-10C为何都带这一神秘吊舱?

复杂电磁环境,是我军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高频词。

电磁环境究竟有多复杂?最近正在进行的空军“红剑-2017”体系对抗演习可管中窥豹,参演的空军苏-30MKK、歼轰-7A“飞豹”和最新的歼-10C战斗机,都挂有同一种吊舱,这是中国空军加强实战化的电子战能力的具体体现。

article_img

▲苏-30MKK已整合KG600吊舱

@空军发布和中国军网披露的图片显示。苏-30MKK战机在机腹进气道下挂有一种长条形的电子战吊舱,同时还挂着俄制Kh-31反辐射导弹,而飞豹一样是对地打击挂载,翼下不对称挂着KD88红外热像制导空地导弹和这款吊舱,而参演的歼-10C虽然是执行制空任务,一样在进气道下小挂架挂有这一吊舱。

article_img

▲挂载KG600的飞豹

这一吊舱不是别的,是KG600型机载自卫干扰吊舱。和之前出现过的KG800型电子干扰吊舱相比,KG600型体积更小,适装性更为出色,前者可能更侧重电子干扰,以压制敌方地面雷达搜索,而后者可能更侧重电子欺骗,是增强自身生存能力的新手段。

article_img

▲远处的歼-10C进气道下也挂KG600

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也广泛装备有自卫电子对抗吊舱。

如AN/ALQ-184吊舱,就是一种可装载在多种平台上的自卫式电子对抗吊舱,F-16、A-10、F-111、F-15、A-7、C-130都能装,吊舱使用多波束接收,在发射和接收都使用mini-TWT放大器,能同时高功率对付多个辐射源(雷达波束)。

article_img

▲AN/ALQ-184

去年的红剑-2016演习中,中国空军参演的歼-10B战机在携带鹰击91反辐射导弹执行防空压制(SEAD)任务时也挂载KG600吊舱,这显示中国空军在空地打击行动,和夺取制空权的作战任务时,格外重视和敌方机载、地面雷达“斗智斗勇”,欺骗雷达波束,让雷达瞬间雪花,并不是影视作品上的幻想。

电影《空天猎》中,李晨扮演的男主角驾驶歼-10C利用地面雷达波束旁瓣的掩护进行进攻的镜头十分经典,但这只是空地电磁攻防战其中一环,而在空军迅速普及的这小小吊舱,更是瞬间为战鹰披上一层电磁斗篷。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