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国旗教育馆成红色旅游打卡新地标

编者按: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识。它与太阳一同升起,它与共和国血脉相依,共同走过峥嵘岁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家乡瑞安建成开放全国首家综合性国旗教育基地——国旗教育馆。它是一座红色的丰碑,铭刻中华儿女英勇奋斗的历程,述说这个时代共同的梦;它是一座红色的地标,承载着传播国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家国情怀的使命。为记录这个创新型国旗文化地标从无到有的过程,展现“一旗一人一馆一城”的特殊情缘,本报特推出国旗教育馆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四篇:国旗之情。

■温都记者 夏忠信 姜瑾瑾 通讯员 钟金燕/文 杨晓通/摄

今年国庆期间,国旗教育馆成了瑞安的“网红打卡点”,人气爆棚。据瑞安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十一期间,国旗教育馆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次。

国旗教育馆的建成和运作,凝聚着各界的至情合力。国庆期间,记者再次走访国旗教育馆,揭开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参观者:热情满满

国庆期间,国旗教育馆人气居高不下。从老到少,不少人为了进馆一睹真容,即使排队2小时也愿意。

瑞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邵定美介绍,作为全国首家综合性国旗教育馆,十一期间这里接待了近十万参观者,成为红色旅游打卡新地标。虽然开馆时间是每天早上9时,但游客基本上8时以前就在门口排队了。

为了让游客更加安全和有序地参观,防止出现拥挤踩踏或其他意外事故,瑞安市委宣传部建立国庆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位该部领导到国旗教育馆值班,所有工作人员放弃休假,轮流到现场管理。按照规定,每天部里值班人员必须在开馆前1小时到达国旗教育馆,闭馆后才能离开。

小学生举行“听国旗故事”活动

“国旗升起来,我们和祖国,是这样亲近!”10月3日一早,国旗教育馆里,瑞安市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正激昂地朗诵诗歌。

瑞安市实验小学是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母校,听到开馆的消息,师生们精心准备了一场“听国旗故事”主题活动。

在国旗教育馆前的广场上,少先队员齐唱中国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表演了诗歌《国旗升起来》、校园剧《那升起的五星红旗》等节目。中队辅导员厉丽平说,这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整个排练过程,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激发了爱国情怀。”

表演结束后,孩子们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曾爷爷是我们的校友,他是这样设计五星红旗的……”学生陈奕阳乐此不疲地向游客讲解,语气中满是自豪。

80岁夫妻手牵手逛国旗教育馆

10月7日下午,在国旗教育馆中,一对耄耋伉俪手牵手,认真参观馆里的展品。爷爷说,他姓马,杭州人,老伴姓邱,乐清人。他们俩都80岁了,在瑞安住了几十年。

马爷爷说:“我们没打过仗,但对国旗的印象太深了,以前升国旗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大家都要来看的,在我印象里升国旗就是胜利,就是有天大的好事发生了。”

以前西山来的人不多,老两口常来山上散步。今年国庆,这里游客井喷,山脚和山腰以及国旗教育馆门口都排满了参观的市民。

马爷爷说,这里大变样,以后来这里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5岁女童立志当幼儿园升旗手

10月7日,国旗教育馆内,一名身着军装、头戴军帽的小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叫小玥涯,今年5岁。“这套衣服是特地为参观国旗教育馆准备的。一是给她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希望她能了解红军当年的辛苦征程。” 小玥涯的妈妈邵女士说。

别看小玥涯年纪小,但对国旗十分有感情。“我们幼儿园里开学第一课就是教我们认国旗,所以五星红旗是我的好朋友。”

其实,这已经是小玥涯一家人第二次来国旗教育馆所在的西山了。“10月2日那天刚开馆,我们一家已经来到山脚下,但发现排队的人太多了,考虑到天气太热,怕孩子吃不消,所以只能先打道回府。”

在馆内,最令小玥涯印象深刻的是墙上一面巨大的国旗。妈妈告诉她,这是今年5月10日至12日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国旗。小玥涯听了后,嚷嚷着要和国旗合个影。

走之前,小玥涯突然趴在妈妈的肩头说:“妈妈,到了明年上大班,我要当上幼儿园的升旗手。以后我们去北京,看看在天安门前的升国旗仪式,好吗?”

保障者:精益求精

国庆期间,国旗教育馆的庞大客流量背后,少不了一位位“保障者”。

开馆前一星期,刚生完小孩的她每天准备讲解稿至凌晨

瑞安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工作人员叶素青此次成了国旗教育馆的一名讲解员。9月20日左右,她才拿到一个初步的国旗教育馆资料汇总。此时,距离国旗教育馆开馆仅一个多星期,时间对她来说非常紧张。

为了做好讲解工作,她一次次前往国旗教育馆,一遍遍根据资料模拟讲解的过程。此外,她还和其他讲解员一起讨论,确定讲解的重点。直到9月27日晚上,她还在为完善讲解稿做细节修改。

至于资料里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叶素青只能在工作之余背诵。“我刚生完孩子,每天晚上要把孩子哄睡后,再开始工作。”她说,“最后一个星期,基本上要从晚上9时多背到次日凌晨1时左右。另外,我还利用午休时间背诵。”

虽然时间紧,但叶素青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9月28日,面对进馆参观的第一批游客,她面带微笑,讲解清晰,对于游客提出的各类疑问,也都做了专业的解答。国庆开馆期间,叶素青为提前预约的团队进行了统一的讲解。

叶素青说,准备讲稿的过程虽然辛苦,但能为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介绍国旗相关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很有意义。

为求最佳效果,学生讲解员在广场上反复朗读讲解稿

这个国庆假期,张文捷几乎都泡在国旗教育馆里。

张文捷是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的高二学生,此次她作为志愿者担任国旗教育馆讲解员。

今年秋季开学时,班主任发布了国旗教育馆征集讲解员的通知,张文捷报名参加选拔。凭借标准的普通话和清丽的外表,她脱颖而出。“当时有100多人报名,最后选了30个,我听到被录取的消息非常高兴。”

由于讲解稿反复修改,张文捷拿到讲解稿已经是9月30日下午1时多。“当讲解员首要任务是要理解,拿到讲解稿后我看了好几遍,决定去一趟国旗教育馆。”当天下午,国旗教育馆尚未正式对外开放,张文捷就在门口走了好几个来回。

“只有站在国旗教育馆门前,我才能真正理解讲解稿里的很多东西,比如展馆建筑外是红色金属铝板进行三维形体塑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呈现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效果。再比如,整个展馆的高度是19.49米,象征着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而广场上的旗杆高度是20.19米,象征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那天下午,张文捷独自在广场上反复朗读讲解稿,不断比画着,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10月2日、4日、6日,张文捷都在国旗教育馆里担任讲解员。从早上8时到下午5时,她为众多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解,有时候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我没想到大家对国旗教育馆的热情会这么高,而且大家都很认真地听我们讲解。”

张文捷说,这是她过得最累的一个国庆假期,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国庆假期。“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国旗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为了维持秩序,他主动放弃和家人出游的计划

10月2日至7日,浙江明道保安服务公司负责人刑战敏每天都待在国旗教育馆,拿着对讲机时刻协调着现场安保事宜。

“我本来是计划带着老婆和女儿10月2日去江苏玩的,动车票老早就买好了。”刑战敏说,“但是10月1日晚上10时来了一个电话,电话响的那一刻,我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原来,按照刑战敏一开始的安排,国旗教育馆在开放参观时,每天配备10名保安维持现场秩序。然而,对10月2日的参观人数进行推算后,瑞安市委宣传部紧急通知刑战敏,请他将保安人数从10人增加至100人。

谁到现场协调这100名保安呢?刑战敏思来想去,将2日前往江苏的动车票给退了,决定自己去现场。“一开始谁想得到国旗教育馆这么火呢?后来临时增加了10倍的安保力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也得上。”刑战敏说。

就这样,刑战敏和他的同事坚守在国旗教育馆的角角落落,为游客们营造了有序的参观环境。

建设者:忘我付出

瑞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艳表示,国旗教育馆的建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20余场讨论会的精益求精,10余次赴北京、上海的探囊取宝,100余次对设计方案和展陈文本的字斟句酌,150多名工人连续奋战177天的日夜坚守,用点滴汗水筑成了国旗教育馆的一砖一瓦、一文一图。国旗教育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市名城中心和玉海街道众志成城、合心合力;同济国家名城中心、上海同增设计公司、温州中亿建设公司带领每一位建设者忘我奋战、不辞辛劳。在老城区动工,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又要尽量不打扰市民的正常生活。让施工人员感动的是,住在周边的居民都十分理解和支持国旗教育馆的建设。工地附近,经常有重型车辆开过,施工期间却没有接到市民的一个投诉。为了方便工程用车停靠西山脚下路边的空地上,施工期间禁止社会车辆通行和停放,市民也没有一句怨言。

为了协调各工种,他每天打几百个电话累到住院

从今年4月份开始,国旗教育馆就成了瑞安市一个重点工程的攻坚现场,从原本两年的建设工期缩至6个月。项目攻坚组用瑞安速度创造出了“旗迹”。而各工种同时施工碰到的问题,就需要攻坚组进行协调。

金雪钧是瑞安安阳中心城区开发建设中心文化名城科科长,抽调到这里任项目攻坚组总负责人。从4月进驻工地以来,他没休息过几天,而这样的情况也是攻坚组其他人员的常态。

金雪钧说,施工期间,他和工人们一般都是早上7时到位,直到晚上11时才离开。每天早上,攻坚组成员们每天都会来到这里,就项目的进展还有遇到的问题进行对接协调。除此之外,在每天几乎任何时刻,攻坚组成员一发现问题,就要立即组织协调解决,以确保施工生产全过程及各个层面、各道工序的顺利进行。而在工地之外的一些办公协调会也是随之而来,常常开到深夜。

“每天要打几百个电话,电话都打烫了,抓住机会就要充电,声音也哑了。”金雪钧笑着说。5月上旬,因三餐不规律、压力大、免疫力下降,金雪钧住院了一星期调理身体,随后,又回到了国旗教育馆的建设工地,直到场馆落成。

去往外地对接所需材料,他意外受伤匆匆出院

朱景钻是国旗教育馆幕墙组的负责人。8月中旬,当他从厂家口中得知国旗教育馆所需的材料要到9月初才有时,他急了。

8月16日早上6时,朱景钻一早起来,要赶7时20分的动车。前一天晚上10时多,他才从工地回来。他想直接找江苏的厂家,面对面对接材料的事宜。朱景钻称,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厂家提早供应国旗教育馆所需材料。

事实上,朱景钻这一趟没有白跑。8月23日,厂家的第一批货开始到位。不过,这一趟让他付出的代价不小。

8月16日当晚,朱景钻和同行的一名年轻人一起住进厂家安排的宾馆。这名年轻人在卫生间洗了澡后,地面有些湿滑。结果,当朱景钻进入卫生间时不小心滑了一下,重重摔了一跤。由于卫生间比较狭小,他的肋骨撞上坐便器,瞬间感受到一阵剧痛。在当地医院简单做了治疗,拿了些药后,他便返回瑞安住院。

因为左边3根肋骨骨折,医生建议朱景钻住院休养一阵时间。当他得知后续的材料又发现拖延情况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心急如焚,仅仅休息10余天,在8月28日就办理了出院手续。

出院后,朱景钻和同事再一次跑到外地,同厂家对接材料供应问题。直到9月26日,国旗教育馆南面施工完成,朱景钻才真正松了一口气。谈及国旗教育馆建成的感受,他笑着回答:“不辱使命吧。”

为把矿泉水西瓜送到施工现场,他们徒手搬运

在建设国旗教育馆的过程中,志愿者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诸葛泽烜是瑞安市壹元爱心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今年8月他听说国旗教育馆正在建设,立马集合志愿者,准备为国旗教育馆的建设出一份力。经过商议后,他们定期将矿泉水、西瓜、小糕点等解暑用品一箱箱地送到施工现场。

由于国旗教育馆在瑞安西山山顶,车开不上去,他们就把物资抬上去。“有时候一个西瓜有10多公斤重,我们就一个个抱上去。”西山虽不高,但负重爬山也很吃力,志愿者往往一趟下来就全身是汗。“我们的物资都要送个十几趟,搬完我们也累瘫在地上,但是看到山顶为建设国旗教育馆努力的工人兄弟,我们就觉得很值得。他们太辛苦,太累了。”

“目前,壹元爱心公益服务中心已经有2000多人加入,大家知道我们去助力国旗教育馆都很支持。我们坚持每天最低捐献一元基金,所得基金款项用于不定期捐助温州市范围内的大病救助、助医助学、孤寡贫困等弱势(特殊)群体救助,我们给建设国旗教育馆的工人兄弟买的物资都是用志愿者们‘日行一善’捐的钱购买的。”

为了保障物资充足,诸葛泽烜也会每日询问物资情况,一旦不够,立马添上。“他们为国旗教育馆添砖加瓦,我们为工人加油助力,都是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