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10月15日下午,一场小型慈善艺术品拍卖会在温州产权交易拍卖行举行,共有31件有底价拍品和24件无底价拍品参拍,其中10件为瓯塑作品。
据了解,这是瓯塑作品首次现身艺术品拍卖会,全部设置底价,除2件作品流拍外,其余8件均被瓯塑爱好者竞拍走,一幅由温州市瓯塑艺术学会会长郑央凡捐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瓯塑壁画——“雁荡秋色”缩小版瓯塑作品更是以4万元价格被拍走。
看到瓯塑作品受到艺术爱好者热捧,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推广的市政协常委徐亮说自己感到很欣慰。
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塑艺术是镌刻着温州人智慧光芒的“活化石”。然而,延传至今的瓯塑艺术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消亡的危机。为此,近年来徐亮一直为发扬瓯塑文化奔走呼吁。他在提案《关于保护传承发展温州瓯塑艺术的建议》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传承瓯塑艺术的迫切性。
作为最早从事文化产业的温商之一,徐亮一直依托自己所在的联友公关事务所及市收藏协会 副会长之职,助推非遗文化保护与发展。他多次提交关于挖掘和传承温州传统工艺文化的提案,如《关于挖掘弘扬温州瓯窑文化的建议》《关于保护传承发展温州瓯 塑艺术的建议》《关于加强对瓯塑传承艺人职称的评审的建议》等,希望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对温州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采用“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企 业化运作”的思路来传承保护以瓯窑、瓯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
除了呼吁保护非遗文化,徐亮还积极行动,比如倡议召开温州瓯窑研讨会;联合市收藏协 会、市瓯塑艺术学会、市瓯窑陶瓷研究院、市茶道学会(筹)等单位连续3年举办“瓯越书风、瓯塑艺术、瓯茶溢香”进社区、送文化活动。每月定期走进社区,向 社区居民免费赠送有关收藏、书画等艺术类书籍,将瓯塑文化融入其中,让瓯塑这项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成为文化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徐亮认为,传统工艺品的制造过程需要工匠们全程参与,并针对每件物品的特性融入个人独 特的思考,这使得每一件工艺品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灵魂,消费者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独特的匠心。2016年,在他带领下,市瓯塑艺术学会、市瓯窑陶瓷研究院联 合开发出“两瓯”(即把瓯塑做到瓯窑上)、“三瓯”作品,在昨天的这场艺术品拍卖会上,瓯塑作品茶叶罐就受到欢迎。
下一步,徐亮打算以市瓯塑艺术学会为中心,推出“四瓯”“五瓯”,即在“三瓯”中再加入瓯茶、瓯酒等元素,形成“瓯文化”产业链,打造成可用、可赏的家居用品。
除工艺产品的开发设计,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计划也在逐步实施。近年来,徐亮策划举办瓯塑 公益培训课,数千人得到启蒙培训。在温州黄龙戒毒所、温州城南小学、温州特殊学校设立瓯塑教学基地,在温州机场设立瓯塑展示厅,展示瓯塑艺术。徐亮说,将 瓯塑搬上学校讲堂,不仅是对传统工艺传承方式的创新,更为传统艺术输送了新鲜血液,为瓯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他坚信,这些记载着温州本土历 史文化的技艺“活化石”,将在各方努力下绽放新生机。
昨天下午(10月15日),拍卖所得7.321万元善款将捐赠给慈善机构。徐亮说,有机会组织更多的瓯塑作品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将瓯塑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温州晚报 小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