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矾都义工张耀辉

article_img
张耀辉在矾山柴桥头。 图片由本人提供

世界矾都暨中国井巷之乡发祥地的苍南县矾山镇,有无数走南闯北创业在外的矿山井巷人,他们时刻牵挂家乡的发展建设,或在事业有成之后,回乡投资置业;或慷慨解囊,乐于公益慈善,凸现不改初心的赤子情怀。“故乡是根,必须感恩!”“矾山情结,永生难解!”他们的回答既平实又感人。这其中,还有一位时刻不忘为家乡做宣传,长期无私奉献的矾都义工,世界矾都传统文化研究会“柴桥头”公众号的创建者、发布人、维护者张耀辉老师。

他1984年考入温州师专,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毕业后一直在乡镇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是苍南县首批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是中学高级教师、县名师。他的家乡苍南县矾山镇,境内有640多年明矾开采史的温州矾矿,是工业革命以前的遗存,基于遗产的独特性、矿种唯一性、遗址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延续性,越来越引起世界注目。矾山矿工一脉相承的勤劳、创新、奋斗、有为的精神影响了他。他从小就有个愿望:好好学习,报答家乡。

我认识张老师是基于共同的文学爱好。记得2017年7月份我在苍南新闻宣传中心QQ群里发了一首诗歌,张老师回复了我,诚恳表达自己的看法,指出诗歌的美中不足,对我的鼓舞很大。交往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在平时的接触和从他同事的口中得知他是个乐于助人、热心肠的好心人,于是我和张老师成为朋友。我发现,他挂在嘴边的一件事,就是除了本职工作之余,还能为家乡工业遗产保护做点什么?

今年7月份因几篇文章被张老师邀请去他家做客,他热情地招待我,毫无吝啬和我一起分享矾山记忆,家乡的一草一木永远牵动他心。他言谈举止中对家乡的热爱如一团火,那份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和故乡的情怀令我折服。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自始至终参与促进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的事业。从2009年矾矿工业遗产早期调研、成立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研究促进会、到成立世界矾都传统文化研究会,坚持《矾都申遗大事记》,他一直为助推温州矾矿转型和千年矿镇矾山的永续发展积极工作,乐当矾都志愿者,书写了美且丰富的义工人生。

今年年初,他以矾山标志“柴桥头”作为自己微信公众号的名称,围绕宣传矾都乡土文化,展示明矾工业遗产、讲述矿山人文故事而展开,每天一篇,图文并茂,像《寻根古路下》《时光深处的明矾苦旅》《矿工村福德湾》《矾山柴桥头》《矾矿大礼堂》等,点读量都上千。他也会及时转发乡贤张翎新作,荐读黄传会作品。他重编《茶园没了,情在——矾山茶场知青话当年》等发表过的有关矾山文章。并用自己的人脉约稿,独家推出《明矾与明清闽浙边境传统染坊:矾都与它的影响力》《千年矾山寻名记》等。今年4月23日歌唱家蔡大生回到第二故乡做“快闪”《我爱你,中国》,他事前事中连续跟踪,全面报道《为祖国放歌,为矾山喝彩》,次日点击量火爆,《中国网》和《中国报道》转载发布。现在,有关矾山旅游、文化、申遗等资讯,基本上都可以在他的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及时看到。

过去十年,为宣传介绍矾山、向各级各界汇报情况,他及时给多种媒体编发新闻报道,写了近五十多万字的材料和文章,坚持编录《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大事记》,负责了“世界矾都申遗”和“世界矾都传统文化研究会”两个微信群,个人微信也是以宣传民族工业文化、助推转型发展为主要内容。2016年10月,他作为法人牵头成立了苍南县世界矾都传统文化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长。2018年还被推评为温州市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百名先锋模范”培育对象,被评为矾矿申遗优秀义工三次,获得表彰。

作为一位普通的教师,教书育人之余,他坚持阅读和写作,至今发表了近千篇文学作品。2016年底散文集《那么爱》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歌咏家乡为主旨的个人诗集《岁月缝花》201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乡亲、世交、海外华裔作家张翎女士为《那么爱》写了推荐语:我们都深爱故土,只不过我们爱的方式截然不同,我用离去,他用驻守。他在这片叫苍南的土地上出生长大,又踏踏实实地工作了三十年。岁月把情绪的毛刺和杂质渐渐洗去,留下的只是如清明谷雨间的天气一样潮润的温馨和爱意。

读他的文字,我感到惭愧,因为我离开的地方,正是他的坚守之处。他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延伸着他的根系,繁衍着他的枝叶和果实。我对这样坚守的人深表敬意。过去十年间,他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介和《人民日报》《国家治理》《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报道》《光明日报》等都发布(表)过有关矾山矾矿的宣传报道文章。我上网输入“ 张耀辉”,查到的不多,而输入“矾都 张耀辉”就跳出许多,我能找到他与故乡亲密而恒久的绑定。

他说自己有幸参与和见证矾山蝶变。仅过去几年,当地政府和矾矿积极探索工矿特色的全域旅游,福德湾村先后入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矾山已获评全市首批非遗体验基地、全省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全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创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非遗旅游景区“非遗主题小镇”。2017年起,矾矿采矿全面停产。2018年初,矾矿工业遗址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工业遗产”。

周末时间,张老师婉拒了不少家长及熟人的家教请求。他大部分业余时间不是在矾山,就是在去矾山的路上。过去十几年,他写下《走进矿山》,在《禅静的乡间》和《被时间湮没的老街》,《寻根古路下》《探险山魈坑》,在《结晶池》旁与老矿工一道回忆《水尾的炼矾往事》,《斜眼矾山》,自认《自家山水总关情》,《窗外青山》。2018年12月,以矾山为题材的组诗《故乡是我一生的饭碗》获得广西第四届网络文学大赛优秀奖。2018年底撰写的《这里是苍南》在《温州发布》以《40年蝶变的温州——苍南篇》推出。

现在,年过半百的他依然充满热情、理想,为持续助推老矿区的转型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继续贡献,努力让“生命在暗夜要开起花”。他在县城一所初中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也无怨无悔地为世界矾都的复兴而义务奉献着,努力让自己平凡的人生变得有意思,有意义。他曾经说过:在一个平凡、宁静的小镇里,人们和和美美,那儿就是我可爱的故乡。

知道矾山和张老师的人,都说他是矾山发言人和形象大使,他对矾山的情结,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资深新闻人朱建德曾写道:他为矾山写下的文字或所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毫不起眼,默默无闻。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终让他的人生像矾珠一样,开满晶莹花朵。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李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