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场战争,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存在遏制与反遏制,尤其是武器方面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殊死较量。所以在战争中我们会发现,交战双方的武器性能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SU-152/ISU-152重型反坦克炮
比如二战时的苏德战场,由于苏联T-34等坦克的优越性能不仅让德军损失颇重,甚至德国装甲兵中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给我一辆T-34”。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人研制出了反制苏联坦克的手段,诸如“虎王”、“虎式”和“黑豹”这等重型和中型坦克,对苏联的铁甲洪流起到了有效抑制作用。既然敌人有了有效的武器,那么苏联需要做的就是研制一型更好的,可以摧毁这些装甲车辆的新型武器。一款将ML-20型152毫米火炮装在KV-1S坦克的底盘上的自行“重型反坦克炮”设计方案,被苏联军方和官方给予厚望。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1月4日,前苏联国防委员会发布命令:必须在25天内,以KV一1S重型坦克为底盘设计并制造出一辆152毫米自行加榴炮。在著名坦克设计师科京的带领下,在位于车里雅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苏联的军工人员开始以KV-14为代号研制新的重型反坦克炮。到了1943年2月7日,第一样车的生产共走完成。此时,研制工作并没有终结,仍然有许多技术细节需要进行一步研究解决,但是苏联国防委员会在1943年2月14日,就迫不及待的给了这个还在研制中的重型反坦克炮一个“正式名分”,以SU-152作为该重型反弹可炮的编号。好在新研制出来的SU-152还算皮实耐用,到了1943年3月1日就生产出了35辆。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这款SU-152重型反坦克炮,车长8.95米,宽3.25米,高2.45米,战斗全重为45.5吨,成员5人。由于使用的ML-20火炮后座力很大,所以该车没有采用旋转炮塔,取而代之的是安装火炮的固定战斗室。这样以来,就使得SU-152比同样装备该炮的KV-2重型坦克的重量减少了不少。同时由于新型的ML-20炮采用了复杂的装填方式,所以射速只有2发/分钟。不过该炮射击初速达到655米秒,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毫米的装甲。在能有效打击对手的情况下,SU-152的防火能力也非常强大,其前部最厚装甲达到了75毫米,在装甲防护上在甚至超过了苏联的T-34系列中型坦克。同时,由于没有使用坦克炮塔,以及对KV系列坦克的行走系统进行了改进,其最大行驶速度达到了43公里每小时,足以跟得上装备T-34坦克的主力部队。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所以,SU-152问世以后,苏联军方和官方对其抱有极大的期望。到了5月就组建了苏军中的第一个SU-152的重型反坦克炮团,此时这个炮团只配备了12辆SU-152重型反坦克炮。组建完成后的SU-152重型反坦克炮团,配给了沃尔霍夫方面军。很快,这些“大家伙”就在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苏军坦克手一致好评。因为SU-152能有效的对抗德军新型坦克。尤其是在该车使用的全重达48.78公斤的穿甲弹时,能完全对抗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与豹式中型坦克。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据称,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在12天的战斗中,该团就摧毁德军12辆"虎"式坦克和7辆"斐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不过也有资料称,该团击毁的大多是装备长管75毫米火炮的四号J型坦克。虽然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判断谁在瞒报军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SU-152在战斗中的表现的确非常突出。于是SU-152获得了一个新的绰号——“动物杀手”,因为它所摧毁的德国装甲车辆,都喜欢用动物(虎,豹,象)进行命名。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得益于战场上的良好表现,SU-152得到了苏联军方的青睐,也就开始加大马力进行生产。截止到1943年年底,共生产超过704辆SU-152型自行火炮。生产期间,又设计了一种安装12.7mm高射机枪的改进型。此后按每21辆为一个团进行编制,组成了重型反坦克炮团。这型重炮团起初是作为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后来作为方面军直属部队投入各条战线重要方向,用于支援步兵及坦克部队作战。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当然,SU-152还是没有正面与这些德国“动物”一较长短的能力,无论是其机动性、防护性都有差距。但是,作为重型反坦克炮,设伏击打“黑棍”的能力却不容置疑。不过,苏联还是决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很快根据IS-2重型坦克底盘的设计方案出炉了,这个改进方案被称为“241工程”。这款新改进来的自行反坦克炮,被命名为ISU-152。新改进的ISU-152在1943年7月完成了样车生产,并在当月月末在克里姆林宫,与IS-1、KV-85等车接受了斯大林的审查。8月继续进行了一个月的实验后,9月4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命名此车为ISU-152重型自行火炮,当年11月投入量产。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ISU-152自行火炮采用IS-2重型坦克底盘,没有旋转炮塔,其战斗部分装甲板与车体焊接在一起。车长(含炮)9.05米、车体长6.77米、宽3.07米、高3.065米,正面装甲增加到了90毫米,战斗全重46吨,乘员5人、车辆的其他性能与ISU一122重型自行火炮的底盘相同。要武器为1门装有多气室炮口制退器的152毫米加农榴弹炮,火炮的方向和高低瞄准都由人工操纵,方向射界200,高低射界一30一十220,射速2--3发/分钟。该炮可发射杀伤爆破弹和穿甲弹,弹药基数20发,其中杀伤爆破弹的弹丸重43.5千克,初速655米/秒,最大射程13000米;穿甲弹能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60毫米厚的钢装甲板。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250发。车内还带有手榴弹20枚,冲锋枪1支及子弹300发。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1944年2月,ISU-152正式装备苏联红军,1944年6月首次参战。在旨在收复白俄罗斯的作战行动中,苏军第5军的3个团和第49军的2个团作为先头部队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他们在与德军第502重型坦克营的交战中,共击毁了德军12辆“虎”I重型坦克。之后SU-152/ISU-152在苏联红军解放东欧国家的作战中也是屡立战功。尤其是在柏林战役中,13个重型自行火炮团的260辆战车(含ISU-122自行火炮)投入攻坚战,利用其强大的火炮摧毁了大量德军支撑点。到了战争结束时,苏联共组建了56个重型自行炮兵团,每团配备有21辆ISU-152/ISU-122,这些重型自行炮兵团都属于精锐的近卫部队。
二战结束后,ISU-152继续在苏军服役到1960年代。同时也被出口到多个国家,中国也曾在1955年,在大连接收苏军机械化师装备时,购进了67辆ISU一152自行火炮。
被SU-152/ISU-152击毁的德军装甲车辆
如今SU-152/ISU-152都已经退役,不过“动物猎手”的美称却永远被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