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俄国人新航母忘装烟囱是喝高了?其实他在放飞自我

2018年8月21日,俄罗斯的"军队-2018"第四届国际军事技术论坛开幕,绍伊古国防部长亲自到会致辞。可见这次展会还是很受重视的。

展会上主要是地面、防空装备,但仍然有一款海洋装备引起了一小波关注。

不甘寂寞的克雷洛夫科研中心又推出一款航母设计。

article_img

这款航母相当别致,不同于赶超福特的前一款“风暴”级航母,新航母定位是省钱的轻型航母,排水量4万吨级别,载机46架。

这种指标按说完全不可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太小儿科了,但是很多人发现这个航母有个非常不同寻常的特征:找不到烟囱。

如果使用核动力,那不要烟囱顺理成章,但是克雷洛夫的说明材料却偏偏说它采用的是燃气轮机,燃气轮机排烟道和进气口都会占据大量空间,绝无取消烟囱结构的可能。克雷洛夫虽说以流体力学研究见长,没什么船舶设计经验,但人家怎么说也是业内人士,断不可能犯此低级错误。

article_img

到底怎么回事?

我们不妨全面地观察下这艘CVL。

看能不能摸出来克雷洛夫设计师的心路历程。

首先,航母设计的原点是舰载机,舰载机的性能、尺寸和机队规模决定了整个航母的基本技术特征。

大约连自己都觉得“暴风”那种10万吨搭载五代机的设计太浮夸,这艘轻空母的基调是经济适用,所以载机方面完全没挑食,有什么吃什么,米格-29k和苏-33,都是现成的,舰载预警机也老老实实用了卡-31,没去追求什么固定翼。

按克雷洛夫公布的参数,46架载机为14架米格-29k,14架苏-33,4架预警巡逻直升机,14架卡-27.

article_img

和库兹载机一样多、飞行甲板一样大,却小了2万吨

和库兹载机一样多、飞行甲板一样大,却小了2万吨

这样一来,它的机队规模,载机起降要求都和库兹很类似,那么它的着舰跑道,即斜角甲板长度一定和库兹差不多,起飞跑道也得和库兹差不多。

按照克雷洛夫公布的参数,我们发现,这艘轻空母全长304,最大宽度78,基本就是库兹的尺寸(305×72),甲板最大宽度还宽了6米,更便于甲板作业,克雷洛夫的模型上看,这飞行甲板也明显比库兹感觉更宽敞,甲板停机位还没用完,就已经停了21架固定翼舰载机和7架直升机。

按这个尺寸,它的排水量应该和库兹差不离,即保持5-6w吨的体量。可是克雷洛夫说咱这轻空母标排3.7w吨,满排也才4.4w。看下边境计划绘制的对比图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这太让人生疑了,一样的载机数,一样的甲板尺寸,硬是小了小2万吨!

但看下它的水线长就会发现,4w吨的确是有可能的,轻空母的水线长比库兹短了不少,吃水也浅了2米半,之所以能有比库兹还大的甲板面积完全靠疯狂增加外飘,以及缩小舰桥。

简单做了个对比,看下新航母的舰桥有多袖珍,不光修身还去掉了烟囱,这么一来至少增加3-5架停机位。

article_img

玩命增加外飘的新航母设计

为什么要玩命增加甲板面积?或许因为机库不够用,新航母干舷高度比库兹小,船体也短了,机库容量可能要收缩一些,根据升降机位置,对机库做了个推测,这样看来,机库内停机最乐观也只有十余架,这样一来,如果不考虑增加甲板停机面积可能没法达到46架的载机量。

article_img

边境计划绘制的,触及克雷洛夫设计师灵魂的新航母两视图!

另外,克雷洛夫的强项是流体力学,这一点在新空母上是有体现的,注意这艘航母的尾部,双船尾!这样设计有什么奥妙,我不清楚,可能有利于航速,不管如何,这种让人咋舌的特征表明克雷洛夫自己的确做了不少独创性的研究,刷子还是有两把的。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新航母的水线大致上这样使儿滴(粉色区)

所以,对克雷洛夫的设计师来说,最优先考虑的事项是:

保证载机量(大外飘,大飞行甲板),保证便宜(压住吨位)

为什么不设舷侧升降机

船体比库兹小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最大的代价是舷侧升降机布置不成了。

我们知道,舷侧升降机降到最低点时,距离海面很近,为了减少风浪影响,大家都会尽量增大这个距离,但这个距离并不好加,出发干舷高度足够,而干舷高基本等于吨位大。

article_img

绿色线是10m

库兹涅佐夫的升降机低点距离海面大约是7m

戴高乐是8m以上了,但髮国人还是觉得高度不够,于是听美国人的建议,把升降机放在了中后部,以减小风浪影响。

article_img

绿线仍然是10m

article_img

戴高乐反常的把舰桥装在了前部,而把升降机尽量后置

我们根据克雷洛夫模型推测下新空母这个高度。

苏-33机高基本是6m,考虑透视,可以大致推测出新空母的升降机低点距离海面很可能只有4m左右,太低了。

article_img

绿垂线是6m

所以只能布置成舷内升降机和尾部升降机,尾部受风浪影响会小很多。

舷内升降机会挤占飞行甲板面积,但没关系,大外飘可以解决。

article_img

仔细观察三个升降机,会发现,最前面那个位置向内偏了一点点,这有些没道理,可能是给内部某个结构让空间的结果。

article_img

机库很可能缺了一块,为了给其他重要结构让位

烟囱跑哪去了

让位给了谁?很可能是烟囱

接下来要触及到克雷洛夫设计师的内心深处了。

既然用燃机,进气道和烟囱肯定跑不了,小船尚可以采用舷侧排烟或者尾部排烟,这么大的船则不方便这样安排,对常规航母而言,最简单的办法还是直接在舷侧设立烟囱和进气道,稍微讲究一点,可以学我球的CVF,给两组燃机分设烟囱,搞个双舰岛,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烟道对舱内空间的占用,如果强迫症一下,硬要把两组烟道合并,那就会挤占一堆舱内空间,或者出现一个巨大的舰桥。(重巡高雄的宏伟舰桥就是被合并烟道挤出来的)

article_img

重巡高雄的宏伟舰桥就是被合并烟道挤出来的

但前面说了,克雷洛夫的轻空母必须保证甲板停机面积,而且船小,也没那么多内部空间供设计师挥霍。

这个问题困扰了设计师很久,无奈之下,他决定翻翻杂志放松一下,于是他拿起一本买来好久的《现代舰船》2017年07期(对!他就是买了这期!),这期的专题是“美日航空母舰对比论1920-1940”,翻开里面那个长达半米的赤城号拉页,端详良久。

article_img

就是这本~

article_img

赤城说:提督,看我看我!

忽然一拍大腿

“矮亚!我的上帝亚!”

对,你一定猜到了

他决定搞个侧置烟囱!

这样不会挤占甲板面积,又可以充分利用巨大的外飘。

仔细观察模型,看到那一排排烟口没?

article_img

感谢北国防务兄赐图。

这艘复刻版赤城号的动力系统大约是这样安排的:

article_img

再看看,赤城销魂的侧置烟囱!

article_img

好了,关于这个轻空母方案的解读到此为止。

侧置烟囱居然复活了,恐怕连赤城自己都会惊讶把,因为这个构形并不好使,虽说无风时烟可以排向海面,但风向变化则容易把排烟吹上飞行甲板。所以IJN的大型空母就不爱用这种烟囱了,大凤就老老实实的竖起了烟囱。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赤城:都8102年了!怎么还有提督复刻我!

这样说来,这位复刻赤城号的提督,o不,这位复刻赤城号的设计师究竟图什么?

边境计划注意到,2018年3月,俄罗斯国防部长公布了《2018-2027国家武备计划》的其中细节,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竟亲自批示推迟航母、核动力巡洋舰、驱逐舰等大型舰艇的建造,转而选择继续装备潜艇和小型水面舰艇。

既然未来10年都不会采购新航母,那么作为苦闷的航母设计师,选择一下放飞自我,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了~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