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0月25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10月23日一条劲爆消息公布:因涉嫌暗中串通实施垄断行为,继宝马公司后,德国三大汽车巨头中的大众和戴姆勒的公司总部近日也遭到欧盟派出的调查人员搜查。这样的操作,对于象征了“德国制造”高水准的德国汽车行业,可谓史无前例。
戴姆勒“自首” 大众“主动坦白”
中新社报道,欧盟委员会23日证实了这一消息。欧盟委员会方面表示,由于怀疑数家德国汽车企业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规,其分别于23日当天和此前一周两度派出官员前往相关德国汽车制造商的经营场所进行调查。这些行动是在德国反垄断部门人员陪同下开展的。
据德媒报道,受到调查的包括德国最大的三家汽车巨头:宝马、戴姆勒和大众。戴姆勒发言人向媒体表示,该企业正在接受欧盟方面此前安排好的相关调查。大众则表示,在此次调查行动中,欧盟委员会调阅了其位于沃尔夫斯堡总部的文件。位于英戈尔施塔特的大众子公司奥迪也在此次调查行动的覆盖范围内。根据新华社报道,宝马集团新闻发言人20日表示,宝马因涉嫌德国汽车行业垄断遭欧盟监管者突击搜查。主要原因是国多家汽车制造商涉嫌达成同业联盟实施垄断。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德国戴姆勒公司向欧盟委员会申请成为该垄断案的关键证人。
一边接受调查,一边主动申请成为“污点证人”,戴姆勒这是在玩“无间道”?看来堡垒是从内部瓦解的。根据欧盟相关规定,参与垄断的公司中第一个向欧盟委员会检举揭发并提供有效信息的可以免除罚款。显然,大难临头各自飞,戴姆勒这是要投案自首,检举有功,以求减少罚款。
同样,此前,大众集团已主动向监管当局承认可能违反了反垄断法,意在减轻惩罚。
彭博社报道,大众汽车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大众汽车集团和集团旗下相关品牌已与欧盟委员会展开全面合作,并提交了相应的申请”,可让最终可能面临的罚款数额降低。“欧盟委员会是否会正式提起诉讼尚不清楚。”
对于戴姆勒和大众的背后一刀,宝马相当懊恼。宝马采购主管马库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说,“我们感到非常激动,回想起来整件事都太诡异了,我们这边还在和竞争对手们谈着合作呢,那边他们的法律专家已经和反垄断局谈豁免权了。”
串通一气长达数十年
今年7月,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根据德国媒体披露,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及其子公司奥迪和保时捷、宝马、戴姆勒等德国汽车生产商,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以不同工作组的形式举行秘密会议,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规。
如果查实,这可能是德国经济史上最大卡特尔案例之一。卡特尔是同业竞争对手为了削弱彼此之间的竞争而达成或实施共谋。据德国周刊《明镜》报道,德国监管方首次意识到问题在去年突击搜查大众办公室时,当时为了查找大众操控钢铁价格的证据,没想到发现德国汽车企业巨头通过行业会议进行串通的证据。两周后,大众主动承认可能违反反垄断法规,戴姆勒也向监管方坦白,希望尽量减轻惩罚。
据了解,合法的信息交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减少库存、加速配送、应对不稳定需求等,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但是,如果竞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分割市场为目的,特别是涉及未来预期价格和产量或研发和经营策略等敏感信息时,这类信息交流很有可能被认定为卡特尔行为并被处罚。
此外,根据披露,这些汽车行业巨头还通过这些会议商定柴油车尾气处理技术,讨论甚至具体到柴油机尾气处理液的储存罐尺寸等细节,有可能为如今的柴油车尾气“排放门”丑闻埋下隐患。
按照欧盟反垄断规则,对于参与卡特尔的企业最高可处以相当于其全球年营业额10%的罚款。如果这样计算,大众集团最高可能面临200多亿欧元的罚款,戴姆勒面临150亿欧元、宝马面临94亿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7.8元)罚款。
对于调查的未来走向,欧盟委员会表示,目前针对“限制竞争行为”的调查尚处在初步阶段。欧盟方面同时强调,采取调查并不意味着受调查企业已经存在相应犯罪行为,调查何时能够结束将取决于每起个案的复杂性、各家公司配合欧盟委员会的程度等一系列因素。
不过,戴姆勒似乎对于能省下数百亿已是信心满满,首席财务官Bodo Uebber说,“看起来戴姆勒不需要为反垄断罚款准备任何资金”。
“德国制造”走下神坛?
垄断案曝出后,德国车企的股价都应声下跌,事件很有可能进一步发酵。
北京《中国汽车报》报道,虽然目前欧盟方面尚未对涉及其中的车企发起正式的发垄断诉讼,但在美国,事情刚刚曝出时就已经有司机在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新泽西州联邦法院提交了针对德国车企甚至零部件商博世的诉讼。如果欧盟方面的调查最终证实垄断属实,那德国企业的麻烦恐怕就不止于欧洲了。
近年来,德国汽车行业丑闻缠身。尾气“排放门”是和日本神户港铁造假事件、高田安全气囊造假、三菱油耗造假丑闻并列的汽车行业典范案例,这也给德国汽车制造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消息一经漏出,大众、宝马、戴姆勒三家企业股票受挫。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5年9月,德国大众爆发震惊业界的汽车尾气造假丑闻。美国监管部门指认大众汽车销售的部分汽车存在尾气排放“造假”,大众汽车在部分车型柴油车安装了“失效保护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大众当时承认涉嫌搭载“失效保护器”的柴油车达到1100万辆,大众集团时任CEO马丁·文德恩为此向消费者致歉并迅速引咎辞职。但是,这挽不回德国制造神话破灭的后果。大众汽车也为自己的造假付出惨重的代价,其中在美国面临180亿美元的罚款总额。至今,德国大众造假门的余波未了。
如今,欧洲多国和中国都相继表示将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全球汽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德国汽车巨头们发生的这一系列变故,会对整个汽车行业造成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责编:李瑞辰、樊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