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铅华黛色》 让我们一睹“温州闺秀”真容

article_img
衍园美术馆展厅
article_img
张光《牡丹图》
article_img
任琛《水仙》

《铅华黛色——明清民国闺秀书画展》上周在位于市区隔岸路的衍园美术馆开幕。这是我国首个大规模的以历史上女性书画为主题的展览,曾于2018年6月首次在河北省博物院展出,引起轰动。让我们深感骄傲的是,《铅华黛色——明清民国闺秀书画展》的策展人和作品的收藏者都是我们温州人。而今,这个展览回归家乡温州驻留在衍园美术馆,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六位“民国温州闺秀”的作品首次集中“露面”,让我们一睹“民国温州闺秀”被历史淹没的真容。

“闺秀”一词,是指“风雅能文之贤妇”。我们常说“大家闺秀”,闺秀不一定是书画家,但因为清末民初的一些“画史”“画录”,常附设有“闺秀门”,特指女性书画家,所以演绎为一个专用语 ——“闺秀”书画家。1934年,在开风气之先的上海,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青瑶、杨雪玖、顾默飞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社团 ——“中国女子书画会”,当时称为“女子艺术界空前之集合”。这些名媛淑女,才秀佳人,个个才华横溢,出手不凡,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重彩绚烂的一笔,“她们”也是一批女权意识不断觉悟的“新女性”代表。到了1935年,温州城区学绘画的一批“闺秀”,也加入了中国女子书画会,先后在上海举办展览,名动一时。

《铅华黛色——明清民国闺秀书画展》展出闺秀作品共计68组,既有顾横波、黄媛介这样的明末清初名媛诗人画家的遗世之作,也有何香凝、宋美龄这样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人物的丹青手稿,还有六位“温州闺秀”的作品首次集中在画展上“露面”。温州收藏家是如何获得这些“闺秀”们的丹青墨宝的?她们与温州有着怎样的缘分与联系?六位“温州闺秀”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衍园美术馆馆长沈国林、华雅斋负责人金利华向记者娓娓道来,此次展出的藏品,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奉献”的。

宋美龄的老师是温州人

宋美龄的画稿《米家山》出现在这次展览上,令人惊喜。华雅斋负责人金利华是位从乐清走出来的企业家,他告诉记者:数年前,他在美国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得了这张画作。“宋美龄学习中国画,有过几位老师,其中一位就是郑曼青大师,是我们温州人。”金利华介绍:从这幅《米家山》依稀可辨郑曼青的风骨。据说当年,很多人不信宋美龄的画功,认为是郑曼青私下为她代笔。有一次,一干社会名流到官邸做客。席间,宋美龄当场作画,一气呵成,画毕,众人掌声和赞叹声起,从此,再无宋美龄画画系他人代笔之说。

金利华多年来专注于书画作品收藏,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海上六十名家”“扇面集景”“曾衍东270周年遗墨集”“瓯越风雅”等系列藏品。他还特别留意女性作品的收藏,像明末清初的顾横波《花蝶图》、黄媛介《山水》,就是他分别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的拍卖会上拍得。他还编辑、发行了《铅华黛色——华雅斋藏闺秀书画集》精装画集。

而今,他有个强烈的愿望:在自己的家乡乐清建个美术馆,好让家乡喜欢书画艺术的人们分享这些珍贵藏品,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人淡如“菊”惊鸿一现

在书画界,“温州闺秀”单月眉大约是最低调的了。这位1927年在温州出生的女画家,196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名师。单眉月的画格调高古,冷逸清润,生前她对那些大赛、评奖之类的活动概不参加,多家电视台要拍她的专题片都被婉拒。所以,记者百度不到她的任何资料。似乎名不见经传的单月眉,留下的画作因稀少而更珍贵,画展上,她的《红菊》耐人寻味。

据说,单眉月是当年吴茀之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她生前有画商登门拜访,许高额酬金欲签长期合约订画,单眉月说:“有合同就有约束,有约束就有压力,而好画往往是‘不速之客’,可遇不可求。”遂婉拒。

沈国林告诉记者:《红菊》画于1989年,当时是送给温州荷兰华侨夏俊杰先生的。夏俊杰跟篆刻大师方介堪先生交往甚密,方先生有赠他画、书法、印章。夏俊杰去世后,其家属辗转将这些书画送到北京匡时拍卖公司拍卖,单月眉的《红菊》就在其中。2014年,沈国林在北京拍得该画。

同样少有传世画作的“温州闺秀”,还有鲁文,她的《芍药蝴蝶》可谓“惊艳之作”。金利华告诉记者:生于同治七年(1868)的鲁文是被誉为一代“兰后”的女画家鲁藻的姑姑。民国时期,鲁藻和鲁文幽居上海,赢得当时书画名流与社会贤达的普遍揄扬。鲁文又名鲁纹,字雪湘,别号纤纤女史。她师从名家汪如渊习画,与张红薇、蔡笑秋被人合称汪氏“同门三闺秀”。鲁文犹善花卉虫鱼,据传,鲁文所作的一幅《百蝶图》曾出现在日本,名动一时。到今天,不知日本是否还有她的真迹,反正市场上很难见到鲁文画作,此次展出,可谓惊鸿一现。

留存资料极少的还有任琛,字钧耀,是1935年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14位温州“闺秀”之一。除此次展出的一幅《水仙》静吐露幽香外,极难查找到更多她的信息。

传奇身世名动一时

此次展览“露面”的六位“温州闺秀”中,张光当属魁首。民国初年,张光随夫章献猷赴京,考入北京女子师范,毕业后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师、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从教30年,桃李满天下。张光夫妇交游甚广,与徐悲鸿、张大千、吴湖帆、黄宾虹、郑午昌、唐云、谢稚柳等都来往甚密。抗战时期,张光举家几经辗转抵达陪都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见其《百花长卷》,称赞不已,为其题跋。宋美龄夫妇慕名前来,嘱作画赠危地马拉总统,并题“媲美徐(熙)黄(筌)”匾额以赠。1955年,张光将其珍藏《百花长卷》献给国家。

此次展出的《牡丹图》系张光赠送马公愚之作,几经辗转,被沈国林购得。

“民国温州闺秀”中,马碧篁是位传奇人物。透过此次展出的《桃李芳园》,让我们重识这位女诗人之大家:马碧篁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名漪,又名月,晚号雁山老人。她幼承家学,执礼于朱晓崖画师,专攻人物仕女,下笔清秀,赋色典雅。后来也经族兄马孟容、马公愚指授,兼习花卉山水。1941年,马碧篁与族兄马孟容、马公愚及马士铃、马静娟举行“永嘉五马氏书画展”,名动一时。1947年她应邀参加“全国女子画展”;1948年,《中国美术年鉴》曾专题介绍其国画作品。这位多才多艺的女性,命运却多舛坎坷,13岁丧母,20岁丧父,43岁才与长沙诗人黄吟舟结琴瑟之好,然好景不长,1952年遭丧夫之痛。马碧篁一生热心教育,抗战期间,在桂林办过儿童保育院,后任上海道光女子美术教师。

1935年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的首批“民国温州闺秀”中,赫赫有名的,还有徐绮琴,此次展出的是她的水墨画《松》。徐绮琴是数学家徐桂芳的妹妹,她21岁时,花鸟画《芙蓉》就入选了1937年教育部举办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1947年5月,徐绮琴画展在杭州湖滨民众教育馆开幕,夏承焘等人前往观赏。后来,夏承焘在《东南日报》刊登《记徐绮琴女士百花长卷》,赞徐绮琴画作“一以水墨为之”“有出蓝之叹”。1948年,经夏承焘举荐,徐绮琴成为杭州国立艺专讲师。 

来源:温州晚报

江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