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对话专家:新冠病毒 vs 英国政策

article_img

图为3月19日在英国伦敦拍摄的空旷的特拉法加广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欧洲时报记者陈斯睿报道】截至3月19日16时,欧洲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病例达100099人,其中英国确诊人数达2725例,死亡137人,治愈65人。在疫情极速蔓延的同时,英国出台的各项政策却令人有些摸不到头脑,造成了一定的恐慌。据此,本报记者特别采访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鸣和伦敦大学学院(UCL)细胞与分子病毒学教授Ariberto Fassati,深入探究新冠病毒和英国政策抗衡的秘密。

article_img

陈铮鸣教授。(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

政策变化与疫情蔓延赛跑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变化很快,英国政府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中,上周出台的政策本以为会涉及到更有力的措施,例如取消集会、大型体育赛事等人群密集活动,但政府蜻蜓点水般的政策受到了民众以及权威届的批评。尽管如此,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鸣也表示,英国政府并非没有准备出台相关政策,而是掌握更好的时间节点,这种做法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此外,虽然有些地区的大型活动照常举行,但部分组织在政策出台前就已纷纷取消活动,譬如足球赛、橄榄球赛等。陈铮鸣分析,英政府此举的原因是在经济与疫情两方面找寻平衡点,在保证民众安全的同时,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UCL 细胞与分子病毒学教授Ariberto Fassati 认为,对于新冠肺炎,领先一步至关重要,英国政府虽然正在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但根据武汉和现在欧盟其他国家的情况,英国采取行动的机会可能被错失了,暂时有些落后。其次,他对英国提出减少检测的措施感到担忧:检测的目的是使目标更具针对性,能够跟踪疑似感染人并隔离相关人员而不是盲目隔离所有人。同时,这也是建立公众信任的关键措施,如果民众无法得知疫情的真正规模,那么他们将感到沮丧、困惑,“甚至可能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Fassati 表示,长期封锁英国是不现实的,而且该病毒可能会在未来再次出现,因此至少在蔓延中期需要进行积极的测试和监视。Fassati 建议,英国应扩大检测范围,可以考虑运用私立机构以提高检测能力,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以实时告知民众确诊病例数量、分布情况,告诉人们每天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避免不充足措施和不实消息的出现。

article_img

Ariberto Fassati教授。(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英国版)

“群体免疫”是学术概念不是政策目标

Fassati 讲解道,“群体免疫”是1920 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当时研究麻疹的科学家指出,如果社区中一定比例的儿童感染了该病毒并开始免疫,那么其他未感染该病毒的儿童也将受到保护。从本质上讲,免疫儿童形成了保护非免疫儿童的“盾牌”,该“盾牌”必须足够紧密,太多的“开口”(非免疫个体)会使病毒继续蔓延。“盾牌”的紧密程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病毒的传染性、免疫力的持续性、病毒变异的倾向、疫苗的研发、对病毒的控制、群众耐受性、病毒致死率等。疫苗在短期内难以研制成功,并且病毒不受控制,同时英国民众的耐受性有限,无法被长期隔离在家中,再加上病毒的病死率在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中很低。陈铮鸣说,虽然英国这样的判断有些悲观,但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一定的合理性。

群体免疫力判断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病毒的再生系数,也就是感染力。新冠病毒现在的感染率大概是一个人传3、4个。若让疫情不发展或者慢慢消退,感染系数必须要减到1或者以下。减少再生系数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活动人口减少70%,相当于像武汉一样完全隔离,此方法在短期内很有效;第二就是群体免疫,60%-70%的人口都感染治愈后产生免疫力,病毒就不会传染下去。陈铮鸣强调,这是一个基础的学术概念,目的并不是让大家都去感染,而是根据假设所得到的预测与判断。事实上,除中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判断都是群体免疫概念,只是英国用一个直截了当的说法面对群众,不由激起了恐慌。

Fassati认为,目前鼓励群体免疫似乎不是一个明智的计划,因为该病毒过于危险,“我们不知道免疫力的持久度如何,或者病毒将以多快的速度‘逃脱’现有的免疫力。”一旦我们获取这些信息,并拥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死率的药物后,群体免疫可能成为一种很好的方法。“目前,我们最需要的是时间。”Fassati如是说。

此外,陈铮鸣表示,群体免疫并不是英国政府的终极目标,这只是个学术概念,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利用的封城、民众自我隔离在家的“休克”疗法虽然效率极高,但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高。群体免疫这一概念参照历史疫情发展趋势,陈铮鸣也强调,由于不同病毒表现方式不同,这样的方法也不能完全照搬,因此这一预测的准确性难以评价。拿SARS举例,中国利用“围追堵截”的方式也成功击退了病毒的蔓延,使病毒消失。此次COVID-19比SARS更为狡猾,表现行为或为“持久战”,可能会碰到多次回归的情况。中国现在虽将病毒控制住,但一方面,由于近期从海外回到中国的人数不断增多,境外输入病例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人群中存在潜伏病毒可能性,可能有部分无症状带菌者,在复工后可能会引发又一波的病毒传播。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出现了三波,去年的亚洲流感也曾两度爆发,尽管彼时人群流动性并不大,但这样传染性极高的病毒仍是造成了全球性传播,被列为全球大流行病,危害极大。因此,英国根据民众特性,不选择像中国一样的力度大的“休克”疗法,暂时不采取像意大利一样的封城措施,做足了最坏打算,充分引用社会行为学研究结果做出预测。陈铮鸣对此表示,前期研究成果并非在极端情况下取得,或会低估民众的耐受能力与配合程度,因此英政府预测存在争论。此情况下,英国并非不采取措施,而是在等待时机,试图推迟感染曲线,防止疫情大爆发。

封城闭校利弊兼具 政策效果难以预估

自从病毒在欧洲蔓延以来,意大利、法国等地都开始实施禁止大型集会、关闭学校等政策,鲍里斯在3月16日例会上也表示,英国不再支持大型集会。对此,Fassati介绍,公共集会会为疾病传播带来重大风险。在1918年的H1N1流感流行期间,未禁止公共集会的城市死亡率更高。虽说此次新冠肺炎儿童感染后大部分呈现轻症,但感染几率仍然存在,因此,学校也具有很大的传染风险。同时,Fassati表示,需要为处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提供某种形式的照料,也许应该提供托管班或其他形式的托儿服务。

另外,有悖于部分媒体所作出的英国放任民众去感染病毒的报道,英国政府有出台政策保护老年人及弱势群体。英国已开始保护高危人群,对70岁以上老年人采取隔离措施,社区也出台配套措施,应征志愿者帮助老人,向老人定期分发物资等。

感染新冠病毒的年轻人病死率很低,据统计,50岁以下人群病死率低于0.4%。同时,此前鲍里斯和英国首席医疗官的讲话也起到了警醒民众的作用,“政府不采取措施,那我们自己采取措施”,使民众重视此次疫情,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减少民众外出、集会的可能,自然地增加群体间的社会距离。陈铮鸣坦言,现在还很难看出世界各国抗疫模式的利与弊,一切还都为时过早。

与病共“舞” 虽残酷但合理

其实英国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在计划打持久战,以备病毒卷土重来,但也不排除英国判断失误,也许这个病毒扛过一次后就不再爆发。但目前看来,陈铮鸣透露,学术界认为这个病毒可能难以消灭,我们可能要“与病共舞”。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看上去很残酷,但群体免疫策略可能最为有效。

英国政府要求民众若有疑似或轻度症状,应自行在家隔离7天进行观察,对于此提议的合理性,Fassati谈到,通常情况下,症状会在6到7天之内恶化,但7天对于病毒传播来讲可能太短了。尽管大多数人在14天后会变成阴性,但此病毒最多可以潜伏37天。然而,他从专业角度分析,“通过传播引起轻度症状的病毒,我们可以选择病原性较低的菌株,以较低的风险为人群提供群体免疫。但现在说这是否可行还为时过早。”

陈铮鸣则认为,英国这样做看似无情,但存在一定合理性,它是希望每个疑似病例都把自己当做阳性病例来严谨对待,减少交叉感染导致病情恶化,同时尽量保持国家有足够的能力和服务,避免像意大利一样系统崩溃。另外,若病情加重需要第一时间告知当地的医疗机构,它会采取相关措施。

对于新冠病例复阳的疑惑,陈铮鸣认为,所谓复阳,是因为病患在出院前并没有痊愈,病毒还潜伏在体内,导致环境变换后免疫力扛不住,再次感染,若完全痊愈,会产生有持续性的免疫力抗体。Fassati分析,如果免疫力不持久,或者病毒突变迅速,可能会导致再次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没有像季节性流感那样复杂的变化机理。

“英国不会成为第二个意大利”

意大利疫情蔓延极快,死亡率也一路飙升,令人甚是担忧英国是否会重蹈其覆辙。陈铮鸣谈到,英国局势肯定要恶化,疫情肯定要蔓延,这毫无疑义。但他个人从四方面分析,英国不会恶化至意大利那样。

首先,英国前期“围堵”虽然不够理想,但对病例的察觉比意大利及时,因此基础的感染人数可能没有意大利那么严重。

其次,英国感染病例并不聚集,并非像意大利伦巴第地区聚集了60%-70%的感染患者,这对英国当地的医疗服务机构来说冲击较小,能够使其从容应对。

然后,英国老龄化比例相较于意大利来说还算低,所以相对来说易感人群较少。最后,英国现在的疫情状况要比意大利滞后3-4周。因此意大利情况爆发以后,英国通过宣传一些洗手等自我防护行为,民众行为也都在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疫情的控制,但具体情况还要看今后的发展。

病毒难以控制 容易“卷土重来”

中国为控制这一流行病作出了巨大而成功的努力。日前,众多海外华人计划回到中国,谈及此,Fassati表示理解,但也坦言,中国国民从目前新冠病毒流行率很高的国家返回中国时,可能会面临感染风险。很明显,旅行是造成疫情蔓延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果有很多人回去,中国可能会经历新一轮的爆发。

现在很多在英华人也在考虑回中国,陈铮鸣认为回国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情况,若来英短期访问并没有长期居住的打算,按计划回国合情合理;若在英国长期学习工作,那么回中国必要性不大。首先,病毒防不胜防,在回国路上人口密度大,密闭空间十几个小时,容易交叉感染,而且疫情发展难以控制,中国大面积复工之后很难保证病毒不会二次爆发。另外,回国后中国规定自费隔离两周,费时费力又费钱。对选择留英的人来讲,陈铮鸣建议,要充分认识病毒,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家做好清洁消毒,面对疫情要冷静,不要恐慌。

按照这样发展的趋势,英国疫情的发展峰值预测会在5月下旬,届时天气回暖,室内活动减少,室外活动增多,或会减少病毒的聚集及传播。据此也可以看出,英国的策略并非一味地控制当下,而是防止反弹。

在病毒面前注重个人防护 理智防疫

如果有轻度或疑似症状的患者,陈铮鸣建议道,在身体能够抗住的前提下,发烧本身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因此发低烧不需要吃退烧药。同时,有症状者要大量喝水排毒,另外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个人卫生。此前,有许多人把新冠病毒跟季节性流感作比较,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陈铮鸣说,季节性流感相对危害小,病死率只有0.1-0.2%,新冠病毒在不同人群范围危险度不同,需要重点保护弱势群体。Fassati说,除了病死率有差异以外,针对季节性流感,我们拥有有助于减少病毒复制的疫苗和药物。陈铮鸣也谈到,虽然两者都是呼吸道疾病,但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不同,季节性流感虽然会引发高烧,但患者咳嗽少,症状相对较轻;新冠病毒患者症状多在干咳,但多数情况下不会发高烧。

谈及新冠肺炎的后遗症,陈铮鸣和Fassiti都告诉记者,现在还并未发现此病毒特有的明显后遗症,需要插管的重症情况可能会在肺组织中留下疤痕,有肺部纤维化现象,但中度至轻度病例极有可能造成很小的后果甚至没有后遗症,暂时还没有明确的不可逆转后遗症存在的情况。

在英国戴口罩一直是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陈铮鸣认为,英国人口密度不高,在室外人流量小的地方戴口罩的意义不大,对于人们来说只是一个心理安慰。另外,飞沫传播一般是1-2米,只要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去人群聚集区,注意个人卫生,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便能降低感染病毒的几率。

(编辑:白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