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国

德媒:中小企业正在归属中国

【欧洲时报记者关梦觉编译报道】尽管德国收紧了《对外贸易条例》,濒临破产的德国油漆制造商艾森曼仍然很可能将被中国公司收购。面对即将“外嫁”的本国公司,德国人最关心的是,它们在新“婆家”会得到什么待遇,新“婆家”是否真心关心它们的未来发展?德国ntv电视台撰文《中小企业正在归属中国》对此进行分析报道,现全文编译如下:

每当德国的家族企业引入外国投资者时,当地都会格外关注此事。慕尼黑一家专业处理并购交易30年的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Matthias Bruse表示:“企业家们还是希望以后每个星期六仍然能去逛家乡的市场,并能坦然和人们对视。”“企业家们担心的问题是,投资者是否真的关心公司的未来。”

位于巴登-符腾堡州伯布林根市的油漆制造商艾森曼(Eisenmann)的董事会目前正处于这一过程中。自从今年夏季申请破产保护以来,艾森曼几乎没有力量避免即将到来的破产。因此,该公司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财务支持方。而一切迹象都表明,这一身份将属于一家中国企业,即国机集团德国子公司。国机集团是一家国有机械制造公司,拥有18万名员工。

总部位于慕尼黑的Ifo研究所发现,中国投资者喜欢收购的往往是杠杆率更高、收购时平均利润接近于零的大型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用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这些公司,因为几乎不会出现竞价战。根据Ifo研究所的说法,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投资者更喜欢能够盈利、且资产负债表上几乎没有债务的小型公司。

被中国投资者收购究竟利弊如何,艾森曼无法100%地预测。就在几年之前,德国这些被收购的公司还认为来自中国的新资方没有做出改变的兴趣。他们以为,中国投资方通过注入现金来确保这些陷入困境的公司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同时获得了德国技术和分销渠道的使用权,仅此而已。

但中国人早已开始实施自己的设想和方针,只对技术转让感兴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Matthias Bruse表示:“库卡的例子表明,中国人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库卡于2016年被中国公司收购,这激发了德国社会对“中国将完全收购德国中小企业及其专有技术”的真正恐惧。于是在去年年底,德国政府收紧了《对外贸易条例》,该条例现在针对德国专有技术对外国出售一事给予了政府更多的话语权。

眼下,德国公司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收购候选者。这不足为奇,因为谁能在技术上有所贡献,谁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据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统计,自2013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对对德国公司的兴趣一直在增加。该银行已审查了超过14000笔完全或部分收购的业务,投资者们瞄准的是那些年营业额最高达到5亿欧元的德国公司。在2005年至2017年期间,外国收购者的平均占比为42%。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表示:“迄今为止仍然是国内买家占多数。但自2013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出现显著增加。”

德国中小公司的外国买家之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欧洲,8%来自美国,但只有2%来自中国。中国人对德国公司的收购兴趣最近甚至出现显著下降。安永咨询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只进行了11笔此类交易,总值5亿美元。相比之下,2016年全年,来自中国买家的并购或部分收购交易超过300笔。

这也是因为中德之间的文化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许多企业家不愿意花费精力架起桥梁,例如德国人喜欢制定和奉行长期战略,但许多中国企业家不愿做长于两年或三年的计划,他们更喜欢在没有其他方法的情况下再做出一些基本决定。文化差异导致的合作减少不仅表现在中方企业对德国公司投资的降低,反过来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的德国公司也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合资企业已经拆了伙。

一家德国律所的上海代表处负责人Patrick Heid表示,他的团队经手的德中合资企业拆分业务数量要比并购业务高出两三倍。“如今的中国投资环境已经与2000年前后不同,这就是许多合资企业不能再使用当时的运作方式的原因。”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喜欢在中国自己打拼。

中国人有个成语“同床异梦”,发现伴侣的梦想与自己不同,这是很烦心的事情,因为分手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之后,许多德国公司草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期能够找到针对需求下降的万能药。许多年后,人们又负担了昂贵的后悔药。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艾森曼除了实现中国梦,别无选择。

(编辑:白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