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052驱逐舰诞生记:中国水兵首遇“天顶星科技”

article_img

大量充斥着英文的作战系统、指挥系统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海军官兵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今天的052舰尽管已对软硬件进行了汉化,但学英语、学电脑已成为052舰舰员的一项传统。(现代舰船供图)

052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与服役(六)

训练也是技术跨越的一部分

052型舰的舰内数据链系统“串”着十余部雷达、近10种舰载武器,其中近半数是此前的中国海军官兵从未接触过的。而数据链本身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也是破天荒头一遭。在上世纪80年代,即便在美国,互联网也未对民间开放,在中国,计算机更是稀罕事物。80年代的大连舰艇学院,学员直到毕业可能都不会接触计算机,而在他们进入海军后不久,就有可能调到052型舰上服役,接触这些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顶星科技”的东东。

“哈尔滨”号的首任舰长吴洪乐,就是这样一个和中国海军驱护舰一起“转型”的老海军。他进过两所高等军事院校深造,在调任“哈尔滨”号之前,曾担任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舰长。吴洪乐从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调到第二代国产导弹驱逐舰,虽然同样是驱逐舰,却有很大差异。第一代驱逐舰的舰长是在近似露天式的驾驶台上操舰,舰长能眼观六面,“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来到“哈尔滨”号之后,情况大变。舰长的作战和操舰全在封闭型的舱室内操作,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个圆型的大屏幕。现在,吴洪乐拥有了一位神通广大的“智慧参谋”——计算机,它能提供战斗方案、辅助舰长决策,舰长只需轻轻敲几下按钮,就可以下达指示和作战命令,并在瞬间得到执行。但是,怎么玩转这个“参谋”呢?

这是一场痛苦的变革。“哈尔滨”舰的官兵必须甩掉许多习以为常的做法,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首当其冲的是语言障碍。舰上现代化装备的面板大量充斥着英文,甚至一些雷达、导弹的荧屏上显示的字符也是英文(对作战系统的汉化是在“哈尔滨”号服役数年之后才完成的),配发的资料、图表、手册也全是英文。从“哈尔滨”号交付起,“学英语”就成了全舰官兵的必修课。此外,对于此前曾在海军第一代舰上服役过的官兵,如何克制训练、演习中的不良习惯——动不动就吼、不时地想在舰桥里四处走动,也成了一个经常性的话题……(上半部完 作者:钧石)

参考文献:

《潘镜芙》,金城出版社

《驱逐舰试验工作中的创新过程和体会》,潘镜芙

《水面舰艇研究设计技术发展的思考》,潘镜芙

《旗舰第一兵——朱桂全》,cctv7《军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