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中国歼-20、运-20列装、轰-20试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快部署,量子反隐形雷达研制成功,大型驱逐舰下水,“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又在西方不时地出现。
而中国一贯保持自己的态度——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分享中国成果
总结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杀戮和灾难,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中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零和游戏,坚持和平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为平台,“共商、共建、合作、共赢”,坚持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主导地区事务,不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和大国胸怀。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体现了中国全球治理的贡献和中国方案的作用。
谁才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当前世界发展面临众多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增长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问题此起彼伏,各种社会思潮交锋激荡。
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提出了全球治理观,以及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霸权的思想体系,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 与此同时,2017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被列入非强制的“国会意见”第1259条中提到,受到高度关注的包括:邀请台湾地区参与“红旗军演”、“美国对台军售正常化”及考虑重启“美台海军军舰停靠”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更是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竞争对手”,这显然是逆潮流而动。
中国坚持积极防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中国虽然在军事武装力量上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却从来没有侵略过别国,更没有在海外部署过进攻性武器。
中国的战略导弹都部署在中国的战略纵深;仅有的几架歼-20也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和训练;中国的战略运输机运-20刚刚列装部队,而飞机的发动机心脏还是科研攻关的重点,与中国的战略需求差距甚远;轰-20正在研制,轰-6K是苏联20世纪60年代的产品,无法满足中国战略反制的需要;中国的防空反导系统、反隐身雷达系统也都部署在国内……总而言之,这些国外鼓吹的中国军事力量只是为了防御。
▲ 歼-20(上)和战略运输机运-20(下)
中国的防御是“积极自卫型的近海防御战略”,追求的是领土主权安全,但也决不能放弃正当利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任何外国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目前,中国在激光武器、动能武器、电磁武器、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从来没有用这些技术进行过所谓的“威胁”,而是用于自卫防御能力的提升。中国不会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去控制、威胁别国,而是要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 解放军特种作战激光武器
西方国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无非是用自己的强权逻辑在进行冷战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但同样也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世界和平的维护者:中国为维和作贡献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非传统安全仍不可忽视: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海盗抢掠没有遏制,地区矛盾、种族矛盾、宗教矛盾依然严峻,南北分化、经济危机使世界还很不安全。
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的主要力量。当今的中国,既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更是国际秩序维护者”。虽然向海外派驻维和部队会伴随着流血和牺牲,但我国仍义无反顾地坚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义务,为消除冲突、战乱,促进和平与发展砥砺前行。
40多年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自身实力和地位的发展,日益融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维和勇士们,牢记使命、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联合国工作人员和任务区难民的安全,践行了中国守护世界和平的铿锵誓言!
目前,2500多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十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遂行巡逻警戒、安全护卫、工程保障、空中巡逻、人员搜救、空运补给和卫勤救护等任务,中国的努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维和已是军事外交的一张闪亮名片。
中国发展军事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绝不是追求强权和威胁他国。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更是奉献者。
撰文 / 纪明奎(少将,国防大学原教育长)
编辑 / 郑楠、董翎依、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