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列与万玛才旦在对话活动上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阮佳闻) 第三届德国中国电影节3月2日至6日在德国城市法兰克福和杜塞尔多夫举办。为了让德国观众能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导演、对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有更多的了解,法兰克福孔子学院3日举办“中国的电影制作及其国际影响”对话活动,邀请本届德国中国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王小列、评委万玛才旦与当地民众现场交流。
在当天的活动上,中国电影导演王小列首先向观众们介绍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历程。在他看来,中国电影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曲折、长足的发展。其中,民营电影企业的成长尤为引人注目,成为当今中国影视产业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民营企业与外来资本显示出强大的投资热情,高投入、大制作影片明显增加,中国电影制作进入空前活跃期,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影响越来越大。不过,王小列也指出,在市场运作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制作出现了获取票房收益与追求艺术成就难以两全的情况。而且在电影制作水平上,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表示,中国从2005年起放宽了对电影制作环节和影片市场准入的审查尺度,使电影的投资和产量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壮大和市场培育提供了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加大了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及反映少数民族原生态影片的支持力度,使得像他这样的少数民族导演的作品得以问世、亮相国内外的舞台。
据悉,与德国中国电影节合作开展活动是法兰克福孔子学院的特色项目之一,孔子学院的德方院长王璟翎还担任了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会委员。参加本次活动的观众纷纷表示,通过与中国导演们的对话与交流,他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了解,也增加了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状的认识。
责编:李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