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殖民者雕像被毁 是正视也是创造历史

article_img

6月7日,上万英国民众不顾“保持2米社交距离”规定,聚集在美国驻英国大使馆前,举行抗议美国非裔乔治·弗洛伊德之死的游行示威活动。(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欧洲时报6月10日顾砚编译】名为“黑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运动近日在英国愈演愈烈,继英国布里斯托尔市奴隶贩爱德华·科尔斯顿(Edward Colston)雕像被移除后,上千人围在牛津大学周围,要求拆除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殖民主义者代表人物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的雕像。历史学家分析,移除雕像的举动创造了历史,也证明了人们对待历史态度的转变。

富有争议的殖民主义者 非裔学生:“白人至上”需要改变

英国《卫报》报道,塞西尔·罗兹的雕像雕像近年来一直存在争议。2016年,数百名牛津大学的学生请愿移除这座雕像,因为塞西尔·罗兹是19世纪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南非开创了种族隔离制度,也是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学生们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学校的课程,在西方经典之外提供更多样的教育课程。但当时雕像并未被移除,而是做了一些改动。校方称这可以“吸引人们关注这段历史,对其复杂性进行讨论”。

此次“罗兹必须倒下”运动则是被“黑人的生命同样重要”的反种族歧视运动重新点燃。

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Oriel College)6月9日发表声明称其“痛恨所有形式的种族主义和歧视”,并将“继续讨论这座雕像以及塞西尔·罗兹所引发的各种问题”。

牛津大学研究非洲政治的副教授Simukai Chigudu称:“‘黑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这句话能够引起共鸣,因为在白人至上的历史中,黑人的生命总是在被诋毁、被剥削和被征服。”他同样参与了几年前的请愿。那次活动由南非的激进学生发起,称他们“厌倦了殖民主义的偶像,厌倦了白人至上的课程内容,也厌倦了黑人和少数族裔在机构中没有分量的情况”。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博士生说:“我们在这里是想告诉牛津大学,告诉奥里尔学院,以及其他学院,是时候表明立场了。如果你真的反对种族主义、支持良好的种族关系,那么今天就是证明的时候。”

雕像倒塌意味着年轻人愿意承认历史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教授Olivette Otele在《卫报》撰文分析,弗洛伊德之死,以及近年来被杀害的黑人同胞,唤醒了广大黑人群体长期以来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压抑情绪。代际创伤的问题经常是奴隶制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这次又以这种方式呈现了出来。

一直以来,大多数有殖民历史的国家都尽量以逃避的方式面对殖民带来的影响。但这塑造了现在社会的样子,即黑人和有色人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这也导致了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黑人无法通过社会流动到达社会的上层。

几十年来,英国警察对黑人、亚裔以及其他少数族裔的暴力执法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很多组织希望建立桥梁,让少数族裔与警方沟通了解、建立信任。但是,多年以来,还是没有来自少数族裔的长官。疫情期间,对少数族裔的执法仍然不公平。而且,问题的核心不在警察,而是贫穷、排斥和日常的种族主义,白人群体始终把黑人当做特例与例外。

Olivette Otele分析,在布里斯托尔推翻爱德华·科尔斯顿的雕像则证明,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能够承认这段艰难的历史。

在17世纪晚期,科尔斯顿运送了近8.5万名非洲奴隶至英国。而他的雕像是在他去世很久后的1895年建立的,以纪念他对布里斯托尔的慈善行为。布里斯托尔人世代把他当做英雄与祖先。然而近年来,人们对这座雕像产生了分歧,也曾对拆除雕像做过努力。终于在今天,年轻人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移走了这座雕像——把它扔到了河里。

推倒雕像不是对历史的攻击,而是历史本身

历史学家David Olusoga认为,雕推倒像的这一历史瞬间是富有诗意的:在由贩卖黑人奴隶所兴起的城市街道上,这位奴隶贩雕像被拖在地面上,扔到了河里。而这座雕像沉没的地方,正是奴隶贸易过程中的重要港口。

在英国,对以贩卖奴隶起家的历史人物的崇拜不止布里斯托尔一处,而且现在仍有很多人对他们充满崇拜和维护。例如2017年,布里斯托尔的主要音乐会场地科尔斯顿大厅将重新命名。但作为众多以“科尔斯顿”命名的建筑之一,改名竟遭到了抵制。难以想象21世纪的人们,竟然会因为一个贩卖、杀害黑人的奴隶贩而拒绝去音乐厅听音乐。

David Olusoga分析,这种人的行为与思想基于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上周日(7日)推倒雕像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他们坚信黑人群体将会永远容忍生活在一个奴隶贩的阴影下。但是他们都错了,推倒雕像不是对历史的攻击,而就是历史本身。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意味着事情永远无法回到过去那样了。

(编辑:白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