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作为2019海外华文媒体看温州主题外宣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世界握手•新时代新温州”推介会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代表市委市政府介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主持推介会。温州市文成县政府、温州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投资促进局等4家单位,围绕美丽文成、招才引智、文旅融合、招商引资进行专题推介。
以下为推介会发言嘉宾的发言节选:
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今日之温州,正处于开放大提速、内外大联动的重要机遇期。我们推出新一轮扩大开放“十大举措”,大开温州之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主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着力推动更高水平的“走出去”、着力推动更高质量的“引进来”。不断强化“以商招商”,通过世界温商招引全球客商,2012年以来非温商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占比从不到30%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74.3%。
今日之温州,正处于创新大跨步、人才大集聚的重要机遇期。去年我们获批成为第1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国家级温州高新区为核心,构建了“一区五园”发展格局,今年以来就已经落地了13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浙大、国科大、华中科大等一批全国知名高校先后在这里与温州合作共建研究院。当前,温州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越来强,抢抓科技制高点的敏锐性也越来也高。不久前,我们召开了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深情勉励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今日之温州,正处于产业大转型、动能大转换的重要机遇期。我们锁定了5+5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发展,第一个“5”就是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40%,是温州实体经济的家底子。第二个“5”就是数字经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这五大产业的产值是4000亿左右,通过制定实施专项培育计划,明年可超5000亿元、达到5300亿元,2021年可超6000亿元。
今日之温州,正处于交通大发展、区位大提升的重要机遇期。近年来,我们按照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着力推进陆港、空港、海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推动温州从交通的终点、断点向节点、交汇点迈进,通过交通条件的大改善,来实现区位优势的大提升,“十三五”将完成交通投资2000亿元,比“十二五”翻上一番。信息港方面,温州是入选全国首批5G城市的三个地级市之一。今年,我们启动了5G+百千万专项行动,计划到2021年建成2万个基站,推出100个场景融合应用创新,打造千亿5G产业。
今日之温州,正处于城市大蝶变、乡村大振兴的重要机遇期。温州以势如破竹之势推进“大拆大整”,仅用两年半的时间拆掉中心城区108个城中村,腾出3.6万亩土地空间,相当于建成区十分之一面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联动推进“大建大美”“精建精美”,投入1500亿元,精心打造瓯江两岸、塘河两岸、中央绿轴、三垟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两线三片”亮点区块标志性项目。
文成县县长章寿禹:文成,是生态富县。“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文成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文成森林覆盖率达72.3%,是浙南生态自然保存最完好的一块“绿肺”,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其核心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浓度的121倍,被誉为“天然氧吧”;飞云江的水质稳居浙江省八大水系之首,作为温州人民“大水缸”的飞云湖,100%的监测断面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这里面除了大自然的馈赠,还有文成人民对绿水青山的始终认同与坚守。形象地说,文成是一座“只有雾没有霾”“空气可以洗肺、水可以洗胃”的生态之城。
文成,是旅游强县。除百丈漈之外,文成还有千年古刹安福寺、千年红枫古道、亿年穴壶奇观等多张旅游“金名片”,现有3A级以上景区12个、风景旅游单体资源379处,是浙江省高品质景区最集中的县域之一。同时,这里文化厚重、名人辈出,先后诞生了“学为帝师、才称王佐”的千古人豪刘伯温、当代新闻泰斗赵超构等历史文化名人,耕读文化、畲族文化、侨乡文化、宗教文化等都具有独特内涵、和谐共生。优质的资源禀赋与“十年磨一剑”的努力,让文成旅游发展态势强劲,先后上榜了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城、旅游经济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文成,也是著名侨乡。目前,全县共有17万人侨居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浙江省第二大侨乡,同时有1600多名文成籍华侨华人担任华侨社团副会长以上职务,又被誉为“侨领之乡”。他们不仅闯荡四海、拼搏创业,用勤劳智慧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情系桑梓、爱国爱乡,有力支援了家乡建设。百年华侨史,让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在这里浑然天成,形成了独特浓郁的侨乡风情。现在,我们与海外文成人联系更加紧密,我们的涉侨服务综合改革,让华侨回家办事“零跑路”成为现实;我们创成了全国第五个“国际慢城”,积极在海外设立旅游办事处,努力让文成旅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云华:我想用三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温州,希望能让大家感受温州独特的文气、灵气和朝气。第一句话,温州是一本“经世致用”的历史书。温州古称“瓯”,是一座文脉深远、文气充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210多年建城史,是东瓯王国的故地、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历史上,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移民文化在温州交汇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瓯越文化,孕育了四张“文化金名片”。第一张金名片是“戏曲故里”。第二张金名片是“歌舞之都”。第三张金名片是“书画名城”。最后一张金名片就是“百工之乡”。温州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崇尚务实、反对空谈。温州人特别重视文教,耕读传家、读书兴业、读书报国的观念在温州深入人心。南宋时期,温州“永嘉学派”首次提出“事功”思想,强调“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主张“以民为本”“农商一体”“富国强兵”。永嘉学派和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称为“南宋三大学派”。晚清时期,以孙诒让、陈虬、宋恕为代表的一大批温州乡贤志士复兴“永嘉学派”,倡导“融会中西,实业救国”。近现代以来,温州文脉赓续、贤才辈出,经世济国的初心不改。比如温州人曾联松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温州人夏鼐开创了中国考古的新时代,温州还出了苏步青、谷超豪、姜立夫等200多位知名数学家。可以说,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温州重要的文化基因,也是今日“温州模式”和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源泉。
第二句话,温州是一幅“东南殊胜”的山水画。温州通江达海、山城相拥、陆海交融,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温州境内山脉纵横,山清水秀,集山、江、海、湖、岛、瀑之大成,森林覆盖率达60%。拥有1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世界遗产候选单位、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9个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约四分之一,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山水之城,在这里可以充分领略山之奇秀、水之秀美、海之神韵。这里有“山江海”齐聚的旖旎风光:雁荡山、“悠悠三百里诗情画意”楠溪江、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漈、“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江心屿、“世上最美、气势如虹”泰顺廊桥、“中国最美十大海岛、贝藻王国”南麂岛、“海上花园”百岛洞头等等,目前我们已推出“山水诗意、海洋旅游、都市风情、乡村休闲、红色旅游”等100条精品旅游线路,描绘了温州秀美的山水画卷。
第三句话,温州是一首“诗和远方”的协奏曲。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积极培育“双千亿”产业。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已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样板;全市旅游发展指标持续两位数增长,迈过旅游人次过亿、产值过千亿大关。温州相继获得“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TPO)会员城市以及“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名城”“长三角最具网红特质旅游城市”“国际山水诗自驾地”等荣誉称号,温州成为“国际山水写生基地”,自驾游被列入全球“36必驾”精品线。1-10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273.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8.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6%和17.31%;其中,过夜游客达4162.7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3%,各项数据均为历史最佳。
温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夏禹浆:温州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事关温州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全力加以推进。尤其是今年以来,通过机构改革在原招商局的基础上新组建成立了投资促进局,不断加强项目谋划、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合作平台,全力引资引税、促进内外投资、推动产业发展,形成了世界温州人回温发展、非温籍企业投资温州的良好局面,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1-9月,温州市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464.10亿元,完成率92.1%,同比增长20.71%。其中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133.4亿元,占累计到位资金的28.74%。全市新招引落地项目201个,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4个,完成率77%;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94个,完成率94%;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8个,完成率76%;10-2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6个、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4个。新招引“500计划”项目23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5%,包括世界500强6个,中国500强10个,民营500强7个。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4377万美元,同比增长95.9%,分别完成省定、市定目标的88.8%、80.7%,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创新高。1-9月,全市新引进总部回归项目39个,完成率130%,产生回归税收28.353亿元,完成率94.51%。(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