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阿婆阿公阿叔阿婶,上次开会,有人后来说,听不懂普通话,今天我就用箬溪话。”在永嘉县鹤盛镇上日川村,北京大学博士后周建朋站上村文化礼堂舞台,讲起今年村庄发展的打算。昨天,上日川村箬溪名品嘉年华新春项目招商,箬溪嘉珍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举行签约仪式。
台下,头发花白的乡亲们,乐得不时鼓掌。75岁的阿婆李凤英掏出手机,对着舞台,打视频电话。手机另一端,是78岁的阿婆邹美凤,她住在温州,可也想赶这场“热闹”:“这几年村庄变化太大,可得瞧瞧!”
从籍籍无名,到网红村庄,上日川村的蝶变,让周边村居欣羡。
2016年,画家周建朋回村,将家中老宅改造成村里的第一家民宿,吸引艺术家进村。“画还能当饭吃?”村民们从质疑到深信不疑。如今的箬溪国际艺术村,“半村丹青半村烟火”,成了楠溪江畔了不起的艺术村。
去年,艺术村成立了半村土特产专业合作社、箬溪嘉珍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成立了包括乡贤、驻村艺术家等8支乡村振兴队伍。能人带领村民们,因地制宜开发了灰汤粽、博士松糕、麦饼、姜茶四大箬溪珍品。
箬溪国际艺术村“箬溪”之名,源于村庄自古有溪穿村而过。据村内百岁老人说,旧时箬溪,溪水淙淙,鱼儿成群,溪两岸长满了箬竹。靠着箬叶吃粽子,箬溪先民最擅包粽。恢复灰汤粽传统产业后的去年端午节,合作社销售了2.3万个粽子。今年更定下了冲刺销售50万个箬溪灰汤粽的目标,村民还恢复了传统背背粽技艺。
这个目标的设定,让村民有了十足的底气。为了让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品更好结合,元宵佳节,半村土特产专业合作社、箬溪嘉珍“共富工坊”与瓯越鲜风品牌运营公司、骏悦文化公司、瓯礼五品广场、温州雁楠逸园有限公司等签约,永嘉农商银行为上日川村授信1亿元。
上日川特色农产品,将进驻温州预制菜展销体验中心推广,也将通过菜篮子渠道销售。不仅是灰汤粽,箬溪麦饼等也将销往市区。
文化礼堂外,60多岁的周礼清和徐春丹夫妇摆着麦饼摊,听到礼堂内签约的声音,老两口高兴地说:“周博士说过,以后每天要做500个麦饼提供,这可做不出来,得雇人咧!”
永嘉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麦饼。村里的麦饼出山,也将带动村内小麦、蔬菜种植,到梅菜干、咸菜、萝卜干等生产,带动村中老年低收入村民共同富裕。
农产品有望实现销售渠道畅通,活动中,大伙也格外关注烟火气里的文化味。
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建淡带来了特殊的礼物——箬文化书籍和箬溪四珍的文创包装。“用箬叶包装麦饼,健康环保,还不漏油,比现在的塑料袋和纸袋包装都好!”吴建淡建议,姜茶则用竹编加箬叶包装,充分挖掘当地“箬”文化。
为打响箬溪“箬”文化,近期,周建朋带着村民们,在小溪两岸重新种上箬竹:“山上还有上百亩的箬林等着开发。”活动中,还开展了箬叶文化研究与创意工作的交流与探讨,箬溪箬竹示范林破土启动。
来源:温州日报
编辑:苏冰冰
责编:何继岗 钱若谷 李温情
审核:金安静
监制:翁逻沿 李冶
总监制:邓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