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英国

艺术之风拂过八月的剑桥

【欧洲时报记者陈斯睿图文报道】8月9日早上,剑桥的天空灰蒙蒙的,不时飘下几丝雨水,将灰色的石板路面又加深了一个色度。从住处徒步走去国王学院,也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一路上不乏年头已久的建筑,大片大片的绿色草坪。沿着康河穿过三一学院,便觉“康桥之惬意,就连鸭子都不紧不慢地在补眠”。

article_img

图为剑桥风景。(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陈斯睿 摄)

诗人们从不同国度走来

走进国王学院的古老建筑中,空气中弥漫着年代的气息,踩着嘎吱嘎吱作响的楼梯,到达了诗歌艺术节的活动会场。屋子内的装潢很古典,四周的墙上挂着风格迥异的油画,在这样的房间里听诗人们各抒胸臆,更是别有一番意味。今年是第五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以“森林与音乐”为主题。活动以诗歌论坛为开场,露西·汉密尔顿、李道、斯塔芙·波莱格、乔治·西尔泰什四位有着不同祖籍国背景,但用英文创作的诗人,就诗歌的地区性和国际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莎士比亚曾说:“诗人的眼睛,在疯狂的一转中,便能从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到天上。想象将不知名的事物在心中描绘,诗人的笔赋予它们具象的形状,空虚的无物便有了居处和名字。”

治·西尔泰什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八岁以后作为难民来到英国居住生活。在英国出版了三本诗集后,1984年,时隔28年,再次回到布达佩斯成为了他写作生涯的重要时刻。探索自己的出生地于他,可以说是错觉一般,那时的匈牙利处于政治改革的进程中,布达佩斯街道上的建筑物布满了弹孔和战争的痕迹。这对西尔泰什打击很大,从而也激励了他诗歌上的创作,长达20余年,他的创作都在反映那时的布达佩斯给他留下的印象。由此可见,居住地的转换对于一个诗人来讲有时是里程碑式的改变。

徐志摩在剑桥的四段“风流韵事”

对于徐志摩来说,来到剑桥前虽然文学造诣已经很深,但他的学习方向还一直是以政治、经济为主。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告诉我,剑桥彻底改变了徐志摩的人生轨迹。在徐志摩来到剑桥以前,他原本是要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学家的,当他来到剑桥并学习生活的1年半期间,他拥有四段“风流韵事”。

其中人尽皆知的便是他对于林徽因的爱慕与追求,一段浪漫的爱情往事。第二段,麦克法兰说,便是徐志摩与英文诗歌的“邂逅”和“相恋”,尤其是对浪漫体诗的爱。麦克法兰介绍,剑桥国王学院是浪漫主义运动的晚期参与者,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鲁伯特·钱纳·布鲁克去世前曾在国王学院读书并任职,因此学院对于诗歌的研究很深。徐志摩来到剑桥后,在国王学院发掘了自己对于诗歌和文学的极大兴致。据麦克法兰,徐志摩对剑桥也产生了深深的爱,这便是他的第三段“风流韵事”。麦克法兰曾经到访过徐志摩的老家,浙江海宁,他认为那里的景色和剑桥很是相似,岸边同样有着随风飘动的柳树。自从远赴美国学习,来到剑桥后,徐志摩已离家4年,这时的他想必是思乡心切,看到和家乡相似的熟悉美景,再加上明代便成立的学院的古老气息,都为徐志摩带去了家的记忆。最后一段“爱情”便是徐志摩对西方文化、哲学、艺术与文学的狂热。麦克法兰讲到,“他有计划将这些带回中国,准备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建立桥梁”。或许正是因为这四段“风流韵事”,徐志摩一次又一次地回访剑桥,想要“再次生活在梦境之中”。

article_img

图为第五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诗歌论坛现场。

剑桥因《再别康桥》成为中国人的向往

问及旅英经历对于徐志摩的影响时,英国诗人李道从诗人的角度为我讲解:“旅行对于诗人来说是‘良药’,当你看到他者时,你便在自身内发现了他者的存在。希腊神话中有九个不同艺术类型的缪斯女神,她们是记忆之神的女儿。她们激发艺术家的灵感。诗人的主观感受便是,你在脑海中听到某种声音,但这声音不属于自己,或属于神,或属于灵魂。这时,你便在自身内感知到了他者的存在。”

article_img

图为徐志摩《再别康桥》纪念石碑。

李道还告诉我,从徐志摩的一生便可以看出,他热爱英国、剑桥,他在《再别康桥》中对于剑桥的描写,也成为了中国游客、学生前来参观“打卡”的一大原因,他的诗歌为中英人文交流建立了桥梁。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我得闲在剑桥散步时,随处可见街边的当地小店里摆放着印有《再别康桥》诗句的文创产品;在剑桥出版社里,能看到徐志摩之孙徐善曾为祖父所著的传记。由此,令人深刻感受到徐志摩为中英文化交流打开了又一扇窗。如麦克法兰教授所言,虽然徐志摩在世时并未达成自己的心愿,但他的在天之灵看到今时今日此景,必定会备感欣慰吧。

article_img

图为徐志摩文创产品。

article_img

图为国王学院一隅。

链接:艺术节介绍

article_img

图为“实践的力量:第九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展品。

本届诗歌艺术节期间,《再别康桥》中英文双语乐谱将由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首次出版,全球发行。整个8月,主办方还将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艺术中心、国王学院大教堂展厅等场馆为来自英国和中国的艺术家们举办八个主题艺术展,包括:“实践的力量:第九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柯桐枝云南热带雨林艺术展”、“映象:水墨与水彩安·曼兴个人画展”、“回馈自然:简·培根个人画展”以及“森林:睦野青年艺术家联展”、“英国藏19世纪中国外销通草画收藏展”、“剑桥灵感:刘春潮漆画艺术展”,以及“甘道甫:康河青隐陶瓷艺术展”。

届时,在剑桥康河艺术中心还会举办一场与剑桥和中国相关的书籍特展。活动期间,来自英国、美国和中国的多位著名学者和出版人,将参加诗歌艺术论坛等活动,就中英两国的文学与艺术交流、出版交流进行讨论。

(编辑:李璟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