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舒廖、托特、莎莎编译报道】5月8日18时10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上的烟囱冒出滚滚白烟,向世界宣告,红衣主教团已为领导全球逾十亿信徒的罗马天主教会选出新任教皇。罗伯特·普雷沃斯特走上阳台,首次向信众亮相,并选择“利奥十四世”(Leone XIV)作为教皇名号。
5月11日,利奥十四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主持弥撒。(图片来源:梵蒂冈新闻网)
以“利奥”为名响应人工智能革命
综合《共和国报》、梵蒂冈新闻网、今日网、《信使报》报道,普雷沃斯特1955年9月14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拥有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血统。他长期在秘鲁传教,因此也拥有秘鲁国籍。2023年,时任教皇方济各出人意料地任命他为主管全球主教遴选事务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因缺席近日的基辅高层会谈而遭国内反对派的质疑。
按照梵蒂冈传统,新教皇诞生后须自行选择一个名号。比如,已故教皇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方济各”是他在2013年当选教皇时选择的名号。
教皇改名的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新生”:就任教皇被视为人生的转折点,因此需以新名示意重生与奉献。
教皇名号的选择完全是个人决定,但往往包含深意。刚刚成为第267任教皇的普雷沃斯特选择名号为利奥十四世。上一位选用这个名号的利奥十三世于1878年2月20日至1903年7月20日出任教皇,就任时期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他关心劳动者,并在其最著名的通谕《新事》中论述了工人的处境。
新任教皇选择利奥十四世这个名号,既是对利奥十三世《新事》中理念的呼应,也契合当下时代背景。利奥十四世解释说,这个名号正是为了响应新的人工智能革命。
会见全球记者 呼吁缔造和平
因秘密会议而关闭多日的西斯廷礼拜堂12日重新对公众开放。游客可再次欣赏到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穹顶画与《最后的审判》壁画。
11日,利奥十四世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主持宗教仪式。12日,利奥十四世会见了全球媒体记者。他表示,教会必须面对时代提出的挑战。对于人工智能的流行,他表示需要人们“有责任感和分辨力”,以确保人工智能会被用于增进众人的福祉。他还呼吁媒体“不再说好战的话语,进而帮助世界放下武器”。
18日上午10时,利奥十四世将在圣彼得广场主持其教皇任期内的首次重大弥撒。这项传统曾被称为“登基弥撒”或“加冕弥撒”,如今则称为“就职弥撒”,象征新任教皇履职的开始。
媒体挖掘轶事:经常光顾中餐馆
2025年的教皇选举在社交网络上掀起前所未有的热潮。
这是罗马天主教历史上首次由来自北美地区的枢机主教担任教皇。不过,利奥十四世与美国现政府的分歧早在社交媒体上有迹可循。
今年2月,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社交媒体引用神学概念,主张“爱有等级”的原则,以此支持特朗普政府的强硬移民政策。对此,时任枢机主教的普雷沃斯特在其个人X账号毫不客气地反驳道:“万斯错了。耶稣从未要求我们将爱进行分类。”
尽管出生于美国,新教皇的神职生涯却主要在秘鲁和罗马展开,这使他在一定程度上置身于美国本土教会内部保守与自由阵营的对立之外。
他在当选后首次亮相的讲话中,使用了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并未使用英语。
在被选为教皇之前,普雷沃斯特曾在罗马生活多年。如今,随着公众对新教皇兴趣日增,记者们也纷纷走访他在罗马的“老地盘”,试图从熟识他的商家口中挖掘趣闻轶事。
普雷沃斯特经常在梵蒂冈附近的普拉蒂区(Prati)散步。他常常光顾一家熟悉的裁缝店购买教袍。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他不仅爱吃披萨、喝咖啡,对中餐更是情有独钟。
梵蒂冈附近Via del Mascherino街的“功夫快餐”餐馆老板透露,春卷、广式炒饭、杏仁鸡丁等中式菜肴,都是他的“心头好”。
“他来过我们店三次,最近一次是去年,每次都是和别人一起来的。”老板说道,“我不太记得具体点了什么菜,但肯定有春卷和蒸饺。”这位华人老板对新教皇的印象颇深:“他总是彬彬有礼,不摆架子,而且非常随和。”
在Via Vespasiano街的China Inn餐厅,老板也透露他是常客:“他经常和同事来我们这里吃饭。”
“他吃过炒饭、蔬菜虾仁、咕咾肉、橘子鸭。通常就点两份菜,再来一瓶水。他一直给人感觉很谦和、朴实。”用餐过后,他还会去街对面的“教皇咖啡馆”喝一杯浓缩咖啡。
(编辑: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