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现代战争条件下,中口径火炮还有没有开发的价值?

楼主“黄山上的一棵树”:现在的身管火炮,100以上的口径是炮兵和装甲兵的主力。40以下在防空和步兵战车上使用的也不少。这中间的中口径火炮的使用则少了很多。比较多的说法,也就是未来步兵战车可能选择大一点的口径。此外,中口径火炮还有其它方面的优势吗。比如,用于无人战车。如果继续开发的话,是应该以提高精度找到化为方向,还是提升射速加大输出。

夜奔三百瞎子陈:当然有了,把新研制的氮素炸药装上,76能有155的威力多好。

article_img

深河:火箭炮算吗?

黄山上的一棵树:140-270段的火箭炮也是可以讨论一下。

深潜者:米帝的227算中口径吗?

黄山上的一棵树:海玛斯的射程和现在的122基本一个量级。听说,弹头比例大不少。

将邪:M30/M31 GMRLS射程已经超过80千米了,122哪有这么远的射程?

kgb1059:122火的40km弹是出口骗钱专用,放军装备的只有21.6和20km两个系列,227火对应的不是122,是苏军BM22这样的220火。

黄山上的一棵树:这个说的不是40公里弹?

军用兔子:舰炮在讨论范围吗?

羊羽:算上海军的话,记得说我军舰炮规划统一简化为130、76、30来着。

军用兔子:中口径速射炮使用还是很广泛的。

铁木辛哥:按现在的标准 50以下算小口径, 50-100中口径,100以上就算大口径了吧?

kgb1059:按我军地炮的标准,大于或等于100mm的就是大口径;苏军标准是大于85mm口径。按这个标准,76炮就是现役装备怎么没有开发改进价值?其他的,比如LCS上面那个57炮,其实是非常脑残的,哪头都不靠。

heal:57哪头都靠好不好?射速高,精度好,还有编程弹药,很好的打杂角色。整个单元体积小,不用穿透甲板,适装性好。

猫失前爪:中东的57炮平射各种改型非常多。

黄山上的一棵树:原因是不是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精确度高。关键是要是防空压力大的话,这些装备是不是容易被消灭。

kgb1059:因为阿拉伯人的战技术水平太低下而已

猫失前爪:都是平射火力支援,有这个需求。

kgb1059:因为两边都蠢,不仅蠢,还喜欢拿出来秀,我蠢我光荣。

八宝山老妖:中口径开发防空制导炮弹会不会比较合适?射速比大口径高,制导元器件要配到57或者76显然比35毫米要容易。

黄山上的一棵树:除非去掉炮手,要不装备体积下不来啊。

仓鼠渣:炮塔无人化,炮手放其他地方?

黄山上的一棵树:我想的是10吨级无人车,比如这个:

article_img

仓鼠渣:后座力可否?这个没查过。

76自行高炮,上打无人机直升机下打轻装甲,兼顾10km压制吼不吼?

深潜者:唯一的问题是除了意呆利没人这么玩。俺寻思反坦克导弹也能上打战车下到无人机直升机哒,而且这东西不占编制。

仓鼠渣:雷达制导地狱火15W美元,弹簧刀无人机才1W美元,ahead炮弹才几十美元吧。

深潜者:这上面的说法,我仔细看了下里面的东西,很明显的错误不少,不太靠谱的样子,把南斯拉夫M84坦克的高射机枪说成是德什卡,把国产85(他也可能是想说87)用的弹药写成25mmX137 KBA等等,而且25mmX13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美军采购价是98美元一发,而那上面则是说一盒100发是1500多美元,给人感觉疑点很大。

黄山上的一棵树:导弹无人机的成本优势要靠领先对手的技术优势做支撑。技术差不多的时间,对应的对抗干扰措施会让这些东西变成耗材,总体消耗资金高到承担不起。

权衡45:还有滑翔制导炸弹,打坏滑翔翼之类的就废掉了。

对陆军来说,76高炮的体积重量比较大,而且比较贵,即便是装备了,也应该是平时编制在军、战时下放到旅。

黄山上的一棵树:专用高炮,成本高,用处少,意义不大。多用炮可以还是相对省钱的选择。

仓鼠渣:现在相控阵小板子便宜,当多用途火炮没问题吧?

黄山上的一棵树:就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不好预测。AI现在看来是树新峰。Google等公司都立牌子不搞军事化了。这种模式更可行。

article_img

article_img

深潜者:制导炮弹防空思路似乎只适合对付亚音速反舰导弹,除了拦截距离更远外,在拦截效果上似乎不如30mm转管炮。它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能力是值得怀疑的。再怎么说,破片也没有30mm穿甲弹的威力大嘛。

黄山上的一棵树:打直升机和无人机的时间射程优势比较重要吧?

深潜者:前面考虑的是舰炮,毕竟中口径火炮中就76舰炮发展得还算好。 中口径防空炮的问题就是与防空导弹重叠。同样性能要求的防空导弹系统可以更便宜、更轻巧吧? 比如以色列“铁穹”导弹的拦截性能绝对与76mm制导炮弹强很多,而它的发射装置更轻,导弹也才五万刀。

黄山上的一棵树:中口径高平两用炮。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 : 北朝网友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看北朝)。article_img

获取更多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北朝论坛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