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华侨历史悠久、人数众多、知名侨领汇聚。曾涌现出如任岩松、韩天进、杨益盈、潘金照等著名爱国侨领。多年以来,温州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留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在引资引智、抗击疫情、文化传播、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主人公就是前里约华联会会长——孙华凯。
孙华凯的爷爷属于出国打拼比较早的那一代,1928年已经从欧洲转到巴西创业,他的父亲也在1958年5月前往巴西。他的家族从刚开始的“提包”生意(推销小商品生意),到家族贸易公司,如今家族中有当工程师的,也有当律师和经济师的,各种行业的人都有。在巴西里约只要提起“孙家”没有人会不知道。
1967年,12岁的孙华凯和13岁的姐姐孙特英一起前往巴西,开始了他们的海外生活。
初到巴西,他们一边上学一边做“提包”生意,孙华凯说,当时每天只要能够赚到几美金,就已经很满足了。孙华凯非常重视了解当地文化和学习运用当地语言,他认为这些是他们能够在巴西生活和工作的首要任务。
孙华凯也非常重视学习,1980年孙华凯获得了里约经济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士学位。孙华凯先后担任里约华联会会长、里约华人联谊会理事等职务。

孙华凯很有生意头脑。1973年,还在读大学的他,就开始自己创业,开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店,结束他的“提包”生意。
1982年,孙华凯又开了一家礼品店,专心做起了礼品店生意,也赚到了一些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进入了一家中国五金矿产巴西公司,担任业务经理一职。
与巴西当地商界巨头合影
1992年,巴西政府开放市场,孙华凯抓住时机与姐姐、姐夫合资在进出口国际贸易中心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主要从事进口中国轴承的生意。之后由于轴承生意呈下滑趋势,他又转行从事节能灯进出口,将中国节能灯卖到里约、圣保罗、米纳斯、维多利亚等大城市,让中国的节能灯走进千万巴西人的家庭,因此他被当地人民称为“节能灯大王”。
由于在节能方面贡献比较突出,2000年10月,巴西政府电力部门向孙华凯的公司颁发了“节能与质量证书”。除此之外,他还带领许多当地华侨华人一起做进出口生意,其中一些人现在已经成为巴西进出口贸易的龙头人物。

在海外定居半个世纪以上的孙华凯拥有较高的葡萄牙语水平,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在巴西移民局、警察局、法院、海关的工作人员有时还会专门请孙华凯先生做翻译,帮助解决案件处理时语言不通的问题,为当地政府和侨胞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4年,里约华人联谊会换届,孙华凯虽然不是候选人,但由于竞选票数多被推选为理事。两年后的换届选举,他当选会长并连任。上任后的孙华凯,为了更好地发挥华联会的作用,他自己出资8万美元,用于装修华联会会馆。
孙华凯认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会馆应该是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式风格建筑,于是他把原来的西式建筑改造成中式建筑,并在大门口竖起了中国式的牌坊。华联会会馆三楼开设了中文图书馆、老人活动中心、棋牌室等用于当地华侨华人休闲娱乐。深知在外语言重要性的孙华凯先生还开设了四个程度不同的葡萄牙语班,创办了中文月刊,为海外华侨华人学习语言提供平台。除此之外,诸如日常联络、来宾招待、组织庆典、赈灾捐款、处理纠纷等等,他总是尽心尽力去办。因此,在巴西流传着“有事找华凯”的说法。

“大西洋”购物中心汇聚了孙华凯家族对中国和巴西这两个国家的深厚感情。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大西洋购物中心已顺利建成。
除此之外,在孙华凯的带动下,他的家族先后开创了二十多家贸易公司,进口玩具、服装、工艺品、百货用品以及汽车轮胎、家用电器等产品达数十种,在助力家乡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孙华凯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每当国内地区遭遇自然灾害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带领侨胞为国内捐资赈灾。
如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遭受洪水袭击,造成堤坝被毁、村舍被淹。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带头捐资并呼吁广大侨胞献出自己的爱心。2020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他也是第一时间捐资,并组织会里的会员到处购买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运回国内,缓解了国内地区对口罩等防疫物资的需求。
来源:瓯海侨联
编辑:苏冰冰
责编:何继岗 钱若谷 李温情
审核:金安静
监制:翁逻沿 李冶
总监制:邓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