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温州

温州因地制宜做好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

温州网讯 乡村治理,管好村集体的“钱袋子”既是基础也是根本。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我市各地聚焦规范有序管好农村集体“三资”,结合“三清一促”专项行动等工作,系统破解村社干部作风顽疾,切实以作风建设促进资产增值增效。

“‘五一’假期,我们社区的装饰装潢精品街人气很旺,不少人专程来选购。”文成县大N镇下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方锡看着眼前的精品街,心中欣慰。下沙社区曾因缺乏支柱产业、房屋大量闲置,陷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仅8万余元”的困境。面对艰难形势,社区两委干部在认真落实“双十清单”,以清产核资等十项主要任务、议事协商等十项主要制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同时赴杭州、玉环、丽水等地考察学习,通过上门走访、集体议事协商等方式摸清资产家底,用市场化思维盘活闲置房屋,打造特色精品街区,让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跃升至400多万元。

激活集体经济背后,文成将“三资”管理纳入村社干部履职事项,制定实施“双十清单”,从“三资”规范管理、高效利用入手,明确清产核资、项目争取等十项任务,建立议事协商、财务公开等十项制度,并依托“浙农经管”系统强化村级“三资”监管,提高“三资”使用效益。

靶向赋能,淬炼担当。文成还深入实施村社干部“领雁计划”,并结合“共富工坊”“青年入乡”等热点,邀请乡镇经济发展办干部、山区农创客等进行专题授课,努力培育出一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村社干部。接下来,文成将锚定项目落地上“比争取”、集体增收上“比效益”等主攻方向,以正向激励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结合地方实际,平阳县则是在“分类审计”上发力——聚焦“三资”管理问题根源,探索建立以全面摸底、归纳分类、协调审计、建章立制为基础的农村财务分类审计工作机制。简而言之,就是“因村制宜”开展审计,将全县428个村社按信访纠纷、组织建设、征地拆迁、资金收支等维度分成ABC三类,推动审计工作从“平均用力”向“精准发力”转变。

巧借数字化监管手段,平阳还引入专业金融机构代理村级财务核算,实现村级资金管理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在推进“一村一策”攻坚难点,清收村集体应收未收租金过程中,对于短期内确无支付能力的承租方,通过协商制定延期或分期支付协议的方式,实现租金清收与惠民增收“同向发力”。以昆阳镇为例,为个体商户推出适当享受租金减免、优先引流等福利,帮助经营有困难的个体商户与村集体签订租金延期支付协议,将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我市因地制宜做好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

靶向施策守好群众“钱袋子”

记者叶凝碧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