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青山绿水,领略民风民俗,品味特色美食……温州平阳的冬天,依然延续着无限精彩。

顺溪古镇。赵用/摄
浙南古镇旅游新貌
在南雁荡山的腹地,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顺溪镇,因溪顺流而得名。近年来,这座浙南古镇深挖山水底色、历史底蕴,持续打造古镇“全域旅游”新貌。
去顺溪,自然不能不去拥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美誉的陈氏古民居建筑群,当地保存基本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共有10座,多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粉墙黛瓦,布局恢宏,构建精巧,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通八达的廊道拱门、雕琢精致的天井门扉,老屋鳞次栉比,巷弄曲曲折折,墙内将数百年的时光沉淀,而在古宅外,古香古色的长廊、广场也让摄影师们频频举起相机。

四份古屋前的长廊、广场成为靓丽节点。赵用/摄
老四份古屋前的一片荒芜杂乱的空地,经“微改造、精提升”,长廊、广场成为古屋周边的靓丽节点,从公园路延伸开来,沿线整体景观、沿街立面改造,无一不凸显当地特色和文化底蕴。而这是该镇“全域造景”的一个缩影。
2.5公里夜景灯光、“顺”字“画框”、天然泳池、露营基地、畲村记忆馆等网红打卡点,勾勒出全域美景;古屋新天地、“梦回”文创街等8处古屋博览精品项目相继落地,展现“乡愁+文化”百年古韵,实现一路一景、一村一品、一街一貌。
当地特色农产品同样吸睛,黄年糕、番薯粉、白茶、吴垟烧酒……据介绍,当地深化“一村一策一品”造血功能,做优农文旅融合文章。近年来顺溪已开辟种植梯田茶园、中药材、果林等5600余亩,延伸发展特色采摘、归林野宿等体验项目,同时全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打造“顺溪优选”等特色品牌。
畲乡非遗接续流芳
来到青街畲族乡,睦源桥的“樟抱梅”、双合殿的精巧雕刻、青石街的竹纸伞、李氏大屋的水墨庭园……每一处都是摄影爱好者的必打卡地。

青街掠影。赵用/摄
冬日漫步在青街,除了传统景观外,街上畲乡服饰、非遗体验的店铺鳞次栉比,不少居民就在家中编制竹编,糠筛、田箩、竹帽、竹篮、畚箕……吸引了众多目光。
近年来,青街畲族乡着力塑造畲乡非遗品牌,在稻米、茶园等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该镇以文化品牌锻造为契机,创新推出非遗、民宿、“共富咖啡吧”等共富平台,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高地,让非遗“古色”、农业“底色”与旅游“景色”交相辉映。
漆器非遗传承基地“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就是当地打响非遗特色旅游文化,带动群众创收增收的重要举措。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青街畲族乡,传承至今。近年来,青街畲族乡深入挖掘漆器文化,结合青街畲乡彩带、山哈、乌米饭等民族特色文化,在青街本地形成了集“非遗美食、非遗演艺、非遗手工艺”为主的民族旅游文化。
经过微改造、精提升后,传承基地焕然一新,黑夜里,建筑外立面熠熠生辉,成为畲乡新景。青街乡通过积极培才引才,招引温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李伟回乡创办工艺品公司,培养了一批漆器髹饰的专业技术人才,还为当地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
乡村旅游全新模式
平阳县怀溪镇水口村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冬日来访,入眼的依然是绿满山野,一条潺潺而流的清澈溪流穿村而过,一道瑰奇绚丽的红枫古道延伸至深山,错落有致的村居,独具匠心的民宿,宛如一幅山水画。

水口村溪山别院民宿。赵用/摄
经历大刀阔斧的环境整治,水口村从一个全村养猪、臭气熏天、河流污浊的“最脏村”蝶变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迈入以观光休闲为主的乡村旅游1.0模式。依托“村集体+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水口村在2017年开出了第一家民宿——临水居,同时完善夜景、泳池、道路等配套,持续保持村容“高颜值”,村内民宿增加至7家,旺季时一床难求,实现乡村旅游2.0模式的蜕变。
受疫情影响,曾经游人如织的水口村也受到了一定冲击。据水口村党委书记徐宪凑介绍,今年以来,水口村“转守为攻”,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泳池提升、古道修复、民宿转型,打造清风亭、生态停车场等节点工程,同时引进高空漂流、水上乐园、美丽田园、廊桥等项目,大力发掘古道、非遗、徐氏家隍等文化底蕴,计划搭建非遗展演区、水口记忆馆与居家养老中心,加快打造乡土文化“活起来”、农旅品牌“打出来”、百姓村民“富起来”的乡村旅游3.0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