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温州鼓词的瑞安“唱法”

article_img
温州鼓词“阮派”创始人阮世池在阮派艺术研讨会上和徒弟们交流技艺。 庄颖昶 摄

温州日报记者 沙默

昨天,来自中国曲艺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省内各级兄弟县(市)的曲艺专家、曲协代表齐聚瑞安,举行温州鼓词之“瑞安现象”阮派艺术研讨会。

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郑建俊、瑞安曲艺家协会主席黄良福告诉记者,这场研讨会筹划已久,成功召开也是当地曲艺界的一件大事。郑建俊说,邀 请众多专家学者,一方面集中讨论和展示瑞安鼓词名家阮世池先生从艺76年来在曲艺创作及表演方面的艺术成果,一方面也是让各方专家各抒己见、传经送宝,为 瑞安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瑞安是温州鼓词的发源地,作为浙南地区最大的曲种,鼓词也是不少温州人难以忘怀的“乡音”品牌。如何耕耘好这颗“文化良种”?瑞安在这几年走出了一条挖掘、继承、弘扬、开发相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

唱得好—— 潜心创作打造精品

在去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瑞安鼓词名师陈春兰携表演作品《杀庙》斩获表演奖,同时,鼓词名家阮世池先生被授予“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全国曲艺艺术专业奖项的最高奖,陈春兰是温州地区获此殊荣的第二人,这与她精心改编和打磨参赛作品的认真分不开。她告诉记者,与其 他曲艺不同,弹唱鼓词没有定调,一场好的鼓词表演来自于表演者的念白,配合唱词的动作,脸上的神情等等,是多样元素的综合组成。因此在比赛前,她对每一句 唱腔、每一个眼神都进行了研究、斟酌。

陈春兰的成功,也是瑞安市鼓词艺人们近年来潜心创作,打造精品的一个缩影。据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计,当地的温州鼓词(瑞安鼓词)节目近年 来在省、国家级会演、比赛中频频获奖,如金纬的《老鼠告状》获“金博士杯”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二等奖;徐玉燕的《吃火锅》节目在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 艺大赛中,荣获表演提名奖。孙伊文、林琼琼演唱的《风雪途中》荣获 “岳池杯”首届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银奖,蔡时荣演唱的《老伯送花》获第二届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银奖。

播得远—— 鼓词音像远销海外

临近古稀之年的张瑞星,在十几岁起就开始学习温州鼓词,在昨天的阮派艺术研讨会上,早早到场的他热情地与曾一起学艺的师兄弟打招呼,不过他被大家最 多提到的称呼是“张老板”。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张瑞星就看准了鼓词受温州人喜爱的商机,创立了瑞安市瑞星音像制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鼓词音频、音像 制作。

从最早期的录音带,到如今用U盘灌制MP3、MP4音像节目,张瑞星也一直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但他制作的内容永远是温州鼓词,从事这个生意 的动力,来源于他对温州鼓词的喜爱。他告诉记者,在创立公司之初,他只是录制鼓词艺人的现成作品,然后翻录进行销售,但后来,他开始自己去发掘有潜力的本 地艺人或者词本作者,签订合同,制作全新的鼓词作品。现如今,他已经拥有3000多个小时的鼓词作品知识产权,“这么多词本要是堆起来,可能有几层楼高 了。”他笑着说,自己的音像生意曾经做得很大,每年的年产值达几百万元。因为温州在外华侨众多,不少在外温商都找上门来要求与他合作,把温州鼓词音像作品 转运到国外销售,“像法国、意大利的华侨开设超市里,都会出现我制作的鼓词作品,在那里的价格都会翻番。”他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近几年有几位祖籍是 温州的台湾同胞,专门找到他购买鼓词作品,目的是以鼓词为范本,教育下一代不忘乡音。

传得下—— 名师上课培育新苗

在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每周都有一节温州鼓词培训课,这是瑞安市近年来开展的鼓词进校园活动内容之一。

瑞安曲艺家协会主席黄良福就是培训课的授课老师之一,陈春兰也会不定期来进行授课,并于去年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大师办公室,培育未来的鼓词新苗。“一 场鼓词表演常常一唱就是3个小时,表演者要背诵3000至4000句词句,弹唱全部独立完成还需要一人分饰多个角色的神情、语气。”陈春兰向记者道出了学 习鼓词的难点所在,这让不少学生难以坚持,但他们还是不遗余力,希望能找到有天赋的好苗子。前年,由该校温州鼓词学员参与的节目《母爱最伟大》喜获“第三 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表演银奖。受此影响和鼓励,去年培训班学员报名踊跃,共有90名高一学生参与报名。

郑建俊告诉记者,鼓词进校园活动目前在瑞安多所学校进行中,鼓词弹唱的韵味来自于本地方言和俚语,但现在的孩子和年轻人一般只懂得普通话,因此在去年他们编制了20首瑞安鼓词童谣在学校进行推广,通过现代题材和新作品让孩子和年轻人恢复乡音,重拾鼓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