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温州八旬奶奶为孙子求师 艺术家让他免费“入学”

article_img

温州网讯 近日,“爷爷奶奶有多宠孙子孙女儿”的话题上了热搜,网友跟帖诉说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溺到骨子里的爱,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喜感。

81岁高龄的温州倪奶奶为患有自闭症的孙子能有个表达情绪的方法,上周五,她瞒着家人,一个人坐公交车跑到人生地不熟的龙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周日,记者和倪奶奶所要找的爱心人士潘罗敏,一同来到她家中。

不愿意表达的“星孩”急坏了奶奶

倪奶奶家住鹿城区雪山路,是一名退休教师。她唯一的孙子强强,今年已经13岁,因发育迟缓,被诊断为“星星的孩子”(即自闭症儿童)。

强强出生时,让这个家庭增添了新生的乐趣,然而强强到了12个月时才抬头,2岁多才会学会走路。医院检查发现,强强属于发育迟缓,从此强强一家开始了漫长的寻医之旅。

说起强强,倪奶奶红了眼眶。为了让孩子能够生活自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握着强强的手教他写字。强强有几次不太乐意,她就苦口婆心地劝说,强强还是不听,来来回回几次后,她急得眼泪都出来了。看到奶奶这样,强强立刻提笔写字。没想到孩子有这样的反映,她似乎看到了希望。

有一次她与强强的爸爸聊天,说坐飞机时要用手指头压住耳朵,强强在一旁也依样学样地用自己的手指头压住耳朵。

“强强他不会用语言表达,但他都懂的,他就是不说。”倪奶奶说。

81岁的她手拿报纸为孙子“寻师”

11月24日,刊登了一篇《潘罗敏:为“星星的孩子”开办画室》报道,介绍了青年艺术家潘罗敏的事迹,潘罗敏从2015年起开始免费教授自闭症儿童绘画。

一直有读报习惯的倪奶奶看到这篇报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想着:“强强很喜欢色彩明艳的东西,爱安静。也许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让孩子抒发情感,让他可以跟我们沟通交流。”

如何能联系上潘罗敏呢?“报道中提到潘老师‘在龙湾区慈善总会成立了慈善工作室’,找到龙湾慈善总会不就找到他了吗?”她寻思着。

上周五上午,她把报纸揣在怀里,按照街坊指点,先坐公交车,到站后再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龙湾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得知她的来意后,帮她联系上了潘罗敏。

12月10日,潘罗敏给强强带去了画册和画布作为“见面礼”。经过沟通,他邀请强强加入绘画队伍,并表示,强强所有的学习费用均可免。

专家点评:

温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徐旭东:八旬老人为孙子“寻师”的故事让人心疼,也让我们反思。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城市对社会弱势关注的细节体现出来。温州是“七星级慈善城市”,有很多的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作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帮助政府实现兜底作用。

目前,相关部门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投入还有待提高。对“星星孩子”的教育,相关的教育和治疗机构不足。建议政府联合基金会公益机构、专业社工等加强投入。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王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