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民把自己“投出”欧盟已经过了整整5年,而距2021年1月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也已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与“相恋”了43年的老朋友分手后,英国最近过的怎么样?据说,它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它的“日不落”野心又熊熊燃烧起来了?
“脱欧”后英欧贸易前景愈发暗淡
大半年的时间,足以让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体现出来,更何况从“脱欧”的第一天起,英欧之间的摩擦就一直没断过,像极了分手后还掰扯不清的情侣。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英国与欧盟国家货物贸易额环比下降了20.3%,而与非欧盟国家货物贸易额环比下降仅有0.4%。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看到第一季度的贸易数据,就不难预测未来英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了。分析人士称,“脱欧”对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对贸易增长和供应链稳定产生的影响将持续5年甚至更长时间。
再加上非关税贸易壁垒和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分析认为,英国“脱欧”的影响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全释放,而这一影响却需要15年才能被完全消化。
申请加入CPTPP 向“全球化英国”迈进
与欧盟“拜拜”之后产生的贸易额下滑,使得英国不得不想办法弥补。于是,英国调转方向,将目光聚焦到了东方。
英国首先找到的是日本--2020年,英国与日本达成了自贸协定。随后,英国又找到了澳大利亚--2021年6月14日,英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也是英国正式“脱欧”后通过自主谈判达成的第一个新协议。新协定不仅取消了英国对澳出口的大部分关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敲门砖。
6月15日,英国与澳大利亚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图为英国首相约翰逊(左)在首相府门前欢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图片来源:新华社)
说到CPTPP,又是一段有意思的故事。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0年,在美国推动下,共有12个国家加入。就在TPP正式签署后一年,刚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仅3天的特朗普就让美国“退群”了,此时全部12个签约国都还没有完成本国的批准程序。2017年11月11日,余下11国将TPP改成了CPTPP,涵盖了日本、澳大利亚、越南、新加坡等多个亚太国家,此外,中国、韩国等国家也先后表示愿意加入CPTPP。
今年2月1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这个组织;6月22日,双方正式开始谈判。根据英国内阁的说法,之所以要申请加入CPTPP,目的是“大幅减少进出口关税”,CPTPP成员国间95%的关税会被豁免。如果英国能够加入CPTPP,关税豁免、出口额增加等都是英国肉眼可见的好处。
加入“东圈”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则是英国为后脱欧时代制定的“全球化英国”战略。2016年以来,英国政府多次提及“全球化英国”以作为脱欧后的外交政策框架。如今,英国早已不复“日不落帝国”的风采,但与世界各地伙伴开展业务,则是与欧盟分手后必不可少的步骤。就像英国首相约翰逊说的那样:“申请成为CPTPP的第一位新成员,说明英国愿以最好的条件与全世界的朋友做生意,热烈拥护全球自由贸易。”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重心正在转向太平洋,英国想继续担纲“世界的主角”,确实应该强化和亚太地区的经贸联系。此时,还有一个重要角色是英国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中国。
“脱钩”不是明智之选 那么英国该怎么与中国相处?
其实早在2015年初,英国不顾美国反对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而年末习近平主席访英则正式开启中英“黄金时代”。英媒认为,此次访问标志着英国“从根本上重新校准自己的大国关系”。2016年以来,英国政府多次提及“全球英国”以作为脱欧后的外交政策框架,中国自是此框架重要一角。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保证了中国市场对英国公司更大的吸引力。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今年一季度,英国从中国进口商品额增幅高达65%,3月份,中国还取代德国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进口市场。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88亿英镑,中国成为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贸易往来如此密切,双方“脱钩”显然不是明智之选。正如中国英国商会主席毛士真(St.John Moore)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所说,现在英国反而应该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以巩固现有成果,并且开展新的对话与合作。
2月10日,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纳尔逊纪念柱和喷泉点亮“中国红”,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图片来源:新华社)
毛士真从他20多年在中国工作的经验来分析,现在的中国市场,其实给英国提供了很多机会。他说,中国开始关注经济增长质量,预计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在2020年至2030年间翻一番,达到8亿人,对于能够预测该群体需求变化的企业而言,将面临新的机遇。
他还说,中国旨在提高其增长质量和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这增加了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健康和高端制造等领域,这为英国企业创造了机遇。
此外,中国疫后经济复苏强劲、中英两国在环境保护和气候行动方面的共识,都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与机会。
因此,“英国旨在兑现其支持‘全球化英国’的承诺,中国必须扮演重要角色”。
(编辑: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