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洹星):自1999年在上海发出第一张社保卡后,截至目前,中国共计向公众发出10亿张社保卡。18年的时间,这张小小的卡片已经从最初的信息记录功能扩展到了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缴费以及金融支付等六大类功能。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于2017年年底前全面开通社保卡102项应用。
最近,已经落户海南的鄢昕女士,在老家湖南给父亲办了张社保卡。有了这张卡,来海南陪鄢昕的父亲,但凡有个头疼脑热,或者不得不住院而产生一笔医疗花销时,在海南就可以进行结算,而不必像以前那样,需要回到湖南老家费一番周折才能结算。鄢昕介绍说:“以前的话我父母过来到这边(海南)有个生病住院什么的话就很不方便,要自己先把全款都要付了,之后还得跑回我们老家(湖南)去进行报销。现在有这个卡了之后还是很方便的,只需要到这里办一个手续,然后就可以把个人的那部分的费用付款就好了。”
鄢昕给父亲办的这张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保卡),是中国政府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卡片作为持卡人享有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权益的电子凭证,具有信息记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多项功能,还可加载金融功能并扩展应用至其他公共服务领域。比如,社保卡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功能,在海南陪伴女儿的鄢昕父亲,就享受到了这种便利。
近年来,社保卡在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以及金融支付等六类功能方面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功能搭载在这张小小的社保卡上。2013年,广州市社保卡在全国率先增加了借书功能,凭一张社保卡,市民或参保人员可在市区一级图书馆里的自助借还书终端上每次借15本不等的书籍。在广州工作的刘先生说:“因为像我们不是本地户口,用身份证办的(借书卡)只有临时的两个月有效,如果我们过去借书的话就会有一些麻烦。那我们直接用广州市的社保卡办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一直无限地延期下去。”
用社保卡借阅图书,其实是利用了社保卡基本功能中的电子身份识别功能。目前,社保卡应用功能逐步拓展到医疗、公共交通、旅游等方面。持卡人只要激活卡上加载的相关应用,就可以实现刷卡乘坐公交、地铁,租借公共自行车、借阅图书等各类应用。
截至目前,社保卡共有102项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典型应用。负责社保卡发行和应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今年底,社保卡要基本实现跨业务、跨地域的“一卡通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教授认为,社保卡实现“全国一卡通”,将为百姓生活带来更大便利:“这张卡从你出生之后就记录你的一些参保的信息,比如说你劳动单位、工作单位转移了,由北京转到上海了,转到哪儿了,也可以通过这张卡来转移你的各项权益,包括社会保障权益也包括就业的方面的一些信息都可以转移。所以说这张卡应当是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的一个重要体现。下一步,如果说能够做到我们社会保障一卡通,应当大大地便捷了老百姓的各种保障权益的衔接。”
目前,中国已累计向公众发出10亿张社保卡,覆盖了全国72%的人口。根据规划,到2020年,社保卡将要覆盖全国90%的人口,最终实现人手一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贾怀斌介绍,未来还将深入拓展社保卡应用,加载更多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我们在社保卡设计的时候就是一种开放的卡,所有的政府的公共服务,我们都欢迎大家使用。我们想把社保卡打造成一张真正的民生服务卡。”
据了解,目前人社部已在部分地区试点第三代社保卡,主要是增加“一晃而过”的非接触功能。届时,社保卡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可进一步方便持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