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意大利

如何删除互联网上的诽谤性评论?

意大利《华人街》2025年5月15日消息:如何删除互联网上的诽谤性评论?
article_img
面对谷歌、TripAdvisor、Facebook 或其他平台上的诽谤性评论,该怎么办?
本文将为你解析如何联系平台、提出控告或发起民事诉讼来删除诽谤内容,并说明“批评权”的法律界限。


在数字化时代,一条网络评论可以成就或摧毁一家企业、一位专业人士,甚至是一个人的声誉。无论是酒店、餐厅、商店,还是医生、手艺人等,几乎所有行业都暴露在Google、TripAdvisor、Facebook、Trustpilot 等平台上的公众评价之下。互联网的高可见度放大了每一条评论的影响力。
article_img
但如果一条评论超越了正当批评的界限,成为基于虚假内容的攻击性言论,甚至使用侮辱性语言对人身进行贬损,该怎么办?是否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名誉?本文将为你详解如何识别诽谤性评论、如何要求删除,以及可采取的法律行动。


什么样的评论被法律视为“诽谤”?
并非所有负面评论或批评都构成诽谤。关键在于评论是否超出了“合法批评”的界限,构成非法行为,甚至刑事犯罪。


根据《意大利刑法》第595条,诽谤是指在受害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对其声誉进行侮辱,并通过多人传播。而网络评论天然具备“传播于多人”的特性,因此通常会被视为“加重情节的诽谤”(等同于通过媒体发表的诽谤),法院对此已有明确判例(如米兰法院判决5820/2013号)。


构成诽谤需满足以下四个要素:
受害人不在现场:如果当面对话中进行攻击,属于侮辱,不再构成刑事犯罪,仅为民事违法;
对特定人物的名誉造成侮辱:对象必须明确或可识别。名誉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和职业环境中的形象与声望;
传播给多人:网络评论天然符合这一条件;
主观恶意(故意):即使只是“泛泛的故意”,只要作者意识到自己发表的是具有攻击性的话语,也构成主观恶意(参见巴勒莫法院1786/2018号判决)。
article_img
批评权的界限
《意大利宪法》第21条保障言论自由,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发表对某事物的看法,包括负面意见。这一权利在网络评论中尤为重要,有助于消费者做出决策。


但言论自由并非无限,它必须与他人权利(如名誉权)保持平衡。根据司法实践,一条评论要合法,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事实真实:评论必须基于真实事件或经过认真核实的可信信息,不能凭空捏造;
公众利益相关性:评论内容应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消费者对企业或服务的评价;
表达克制(措辞得当):语言应理性、适度,不得使用侮辱性、贬低性、攻击性言辞,哪怕是批评,也不应以侮辱为目的。


例如:
✅ “服务慢,披萨有点糊,体验不佳” 是合法批评;
❌ “那老板是个不称职的骗子,用隔夜菜糊弄人” 若无依据,涉嫌诽谤。
article_img
如何删除诽谤性评论?
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建议先尝试以下步骤:


1. 私下沟通(如评论者身份明确)
如果评论者是实名或可识别账号,可以尝试私下沟通,向对方说明评论为何不实,提供证据,并请求其更改或删除内容。但要谨慎处理,以免引发更大争议。
2. 向平台举报评论
这是最基础也最必要的一步。几乎所有平台(Google、TripAdvisor、Facebook、Booking、Trustpilot等)都设有举报机制。点击评论旁的“举报”按钮,按照步骤提交理由和相关证据(如评论者并非客户、评论事实不符等),平台将据其政策决定是否删除。


法律途径:如果平台不删除,或对方拒绝沟通怎么办?
当非正式手段无效时,你可以依法采取以下行动:


1. 刑事控告(提出“诽谤罪”指控)
向公安、宪兵、邮政警察或检察院提交刑事控告(Querela);
控告须在你得知诽谤评论之日起 3个月内 提出;
若评论作者用的是匿名账号,可请求法院要求平台提供其注册信息(如IP、邮箱等),前提是符合法律隐私规定;
若判决构成诽谤罪,不仅评论者可能被判刑,你还可获得赔偿金,并由法官责令平台删除内容。


2. 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与删除)
无论是否控告,你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
评论者(及/或平台)赔偿你的道德损害、职业形象损害,以及如能证明的经济损失(如客户流失、营业额下降);
法官签发指令,命令立即删除评论;
若你能证明评论正在造成严重、迫切且无法挽回的伤害(如职业生涯受损),可申请紧急临时保护措施(即临时删除评论)。


⚠️保留证据极其重要:务必截图保存评论原文,包含:文字内容、作者昵称、发布日期、页面网址等。最好连网页完整保存,以备法院查证。
article_img
平台是否有法律责任?
根据《2003年第70号立法法令》(欧盟电子商务指令的本地化),如平台只是托管评论,未主动编辑内容,一般无事前审查义务。
但,如果你已向平台明确指出内容违法(如提交详细举报),而平台仍未及时删除,它就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平台一旦获悉内容违法(包括法院命令或用户正式举报),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删除或限制访问,否则可能违法。


可以通过“被遗忘权”让评论从谷歌消失吗?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第17条规定的“被遗忘权”允许你在某些条件下要求删除或“去索引”个人数据(即从搜索引擎结果中删除链接)。


尽管此权利通常适用于过时、与现状不符或非法处理的内容,但也可以作为对抗诽谤评论的辅助工具,尤其当平台拒不删除内容时。


例如:
如果评论已经多年,且已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向谷歌申请“去索引”,使其不再出现在搜索结果中;
如果评论明显基于虚假内容或非法处理数据,且平台拒删,也可直接向谷歌投诉请求“被遗忘”。



步骤行动说明
? 初步与评论者沟通若对方实名可识别,可尝试说明并请求撤评
? 平台举报提交证据适用于所有平台(Google、TripAdvisor 等)
? 刑事诉讼控告诽谤罪可通过警方或法院进行,需在3个月内
? 民事诉讼赔偿与删除要求法院判令删除、支付赔偿金
? 临时措施紧急删除请求若危害重大,可申请法院下达临时删除令
⚪ 去索引向谷歌请求“被遗忘”适用于老旧、不实或非法评论的补充手段


——华人街网站 alexzou编译 消息参考:laleggepertutti.it网,此篇图文报道只按原新闻网站对此事件的说法编译,并不代表译者和本网站观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