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胶州湾租借地
19世纪后半期,清末的中国被西方列强强迫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将主要港湾和部分城市以租借地的名义租借给西方列强,成为其领地。德国在1871年才完成国家统一,它对中国的入侵晚于其他列强,将魔掌伸向了其他列强尚未触及的山东半岛。半岛南部的胶州湾是一处非常适于作为舰队基地的优良海湾,湾口的青岛有清朝海军的军事设施,对于德国来说,这里完全具备了海军基地的条件。
1897年11月1日,在山东菏泽巨野县磨盘张庄村,十多名当地群众闯进磨盘张庄教堂,杀死了两名德国传教士,这就是“巨野教案”。这一事件很快传到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耳里,他立即以保护本国传教士的名目命令在上海的德国东洋舰队占领胶州湾。11月14日,德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登上了胶州湾并占领了这一带。
清政府虽有劝请德国撤兵,但只是徒劳。1898年3月6日,德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自此,青岛沦为了德国的殖民地。之后,德国又通过武力强迫清政府,逐步获得了铁路建设及开采矿山的权利,整个山东半岛都笼罩在德国的阴影之下。
德国在胶州湾设置了总督府,并将此作为德国东洋舰队的基地,他们还在城里建设西洋建筑,推进要塞化的进程。1914年一战爆发时,胶州湾是德国在海外保有的最大的海军基地。当时的德军东洋舰队由冯·斯佩中将指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与日本参战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表面上装出不参战的样子,背后又与英国结成同盟加入到战事中。可想而知,日本与英国敌对的德国开战,实际是想夺取其租借地胶州湾,甚至是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益。
8月4日英国参战,其向日本海军求援,助其消灭青岛的德军东洋舰队。不过,英国深知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积极向中国推进,且其对山东半岛早有野心,英国希望日本的军事支援能在其控制范围,因此,英国暂时又撤回了支援的请求。不过,日本在得到天皇的非正式同意后便着手出兵的准备,已然一副准备参战的状态。最后,无法自力压制青岛的英国勉强同意日本的参战。
日本的行动非常快。首先通过外交的方式要求德国将舰队撤出中国或者解除武装,又通知德国胶州湾租借地还给清政府后由日本接手。对此,德国方面没有回应,8月15日,日本向德国下达最后通牒,23日,向德宣战。而斯佩中将担心会被日英联合舰队堵在胶州湾内,早早带舰队离开了胶州湾,之后,经由德属南洋群岛绕过南非南端进入大西洋,12月8日,与英国舰队在福克兰群岛交战,德军一败涂地。
日军攻击青岛要塞
为了攻克青岛,日军编成以久留米第18师团为基干的独立第18师团,即青岛攻略部队。司令由第18师团长神尾光臣中将担任,总兵力49542人,其中还加入了由纳撒尼尔·W·巴纳迪斯顿(Nathaniel Walter Barnardiston)少将指挥的一个步兵团及由印度士兵组成的两个中队构成的英军。此外还有美国、俄国、西班牙等国的观战武官参加。海军方面,日本派出了由加藤定吉中将指挥的第2舰队。这支舰队保有日本的第一艘航母“若宫丸”号,其上载有法尔曼水上飞机,用于轰炸青岛。日本陆军也投入了航空队,与海军航空队一样是首次参与实战。
9月2日,日军青岛攻略部队的第一阵营即主力部队开始登陆山东半岛北岸的龙口湾,部分部队另行前往占领青岛与大陆内部连接的山东铁路线。9月18与19两日,第二阵营登陆半岛南岸的崂山湾。此前,日军已清扫了湾内布设的水雷。9月28日,两部队到达青岛郊外,计划在此攻下德军最前线的防卫阵地,并就此构筑攻略阵地。
一个月过后,日军构筑了攻占德军阵地的重炮阵地。日军青岛攻略部队的一大特征就是重视野炮的装备。日俄战争时,日军攻打俄军旅顺阵地一役时,由于缺乏有利的攻城火炮,日军只能采用一轮又一轮的步兵突击,使得阵前的日军尸体堆积成山,基于此教训,这次作战日军准备了大量的野炮和炮弹,首先以炮击充分压制德军阵地,之后再发动步兵突击决定胜负。这次,日军也投入了4门在攻打旅顺时使用的280毫米榴弹炮。为了运输这些火炮和炮弹,独立第18师团中编入临时轻便铁道部队,这支部队从登陆地点开始铺设连接到攻略阵地的铁轨,在总攻开始的期间,以人力运输野炮和军需物资。
与日军交手的德军其防卫阵地也不容小觑。青岛位于向胶州湾突出的半岛前端,其后是山岳地带,德军在这些山上构筑了名为俾斯麦、毛奇等的要塞,装备了超过80门的要塞炮。而且山脚下还建有堡垒,作为前线防卫线。德军在青岛的守备兵力约4900人,大部分为陆军部队,小部分为德奥联合的海军陆战队。总司令为青岛总督阿尔弗莱德·麦尔·瓦德克(Alfred Meyer-Waldeck)海军上校。
10月31日,完成攻击准备的日军发起总攻。从野炮阵地发射的炮弹不仅落在德军要塞,也落在青岛市内,港口的油库中弹起火,空中腾起了巨型黑烟。在日军占据绝对优势的炮火与兵力面前,德军坚固的要塞接二连三被攻陷,11月7日,德军举白旗投降,两军的军师签订了青岛开城协议,战斗结束。11月16日,日军的青岛攻略部队进入青岛市。开战时日本向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将胶州湾还给清政府一事自然不再提,而且日本也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此后,日本对青岛和山东半岛的控制一直持续至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时间长达约30年。
德军俘虏及后续
青岛沦陷后,超过4700名德国军人和德国人的俘虏被送往日本内地的俘虏收容所,对于日本来说,这是自日俄战争收容俄军俘虏以来的大事件。这些德国俘虏分别送往东京、大阪等全国的14处收容所,关押了约五年,直至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日本根据1899年签订的《海牙公约》中对待战争俘虏的规定来对待德国俘虏。当时尚属新兴国的日本为了在国际上证明其是与欧美列强并肩的国家,在对待俘虏方面努力按照正规章程来处理,在太平洋战争中那种虐待俘虏的现象在当时还没有出现。
即使如此,在初期阶段,由于日本方面准备不足,部分收容所出现了俘虏逃跑的骚乱,为此日本方面加强了管制。不久,收容所设施不断完善,俘虏们的抵抗心理也不如之前,日本方面给予了他们相当大的自由。最有名的是,日本年末惯例举行的初次音乐会都由德国俘虏们来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一战结束后,大部分德国俘虏获得释放回到德国,约500人移居东南亚和中国,也有一些留在了日本。一位糕点师傅卡尔·尤海姆(Karl Joseph Wilhelm Juchheim)在获释后,与夫人留在横滨开了一家德式糕点店,由于店铺在关东大地震时受灾,之后迁到了神户。值得一提的是,他制作的树轮蛋糕享誉日本。
1、从青岛眺望胶州湾的景色。在成为德国租借地之前这里是一个小型军港,之后这里建起了许多欧式建筑,面貌发生了改变。
2、9月2日,第24旅团为基干的日军主力部队登陆龙口湾。图中是9月上旬继陆军部队之后登陆龙口湾的海军陆战队。
3、日军利用临时铁道部队铺设的轻便铁轨运输物资和伤兵。此图是利用铁轨运输280毫米榴弹炮到前线阵地的情形。
4、280毫米榴弹炮分解运到前线阵地后,炮兵们便开始安装炮架。
5、青岛总攻开始之日,日军野炮阵地的所有火炮一齐开火。此图为其中一幕,图中远景是遭到炮击的德军阵地,上空升起了黑烟。
6、这是指挥青岛攻略部队独立第18师团的神尾光臣中将。在攻占青岛后,至第二年5月,他一直担任青岛守备队司令。
7、青岛攻略战时,日本的陆海军同时首次投入使用飞机。海军的水上飞机不仅用于“若宫丸”号航母,还在河口运用。如图所示,日军在河口沿岸设了水上飞机基地,用帐篷搭起的即为机库。
8、10月7日,日军占领德军俾斯麦要塞后拍摄的俾斯麦要塞的情形。
9、日军占领德军的要塞后缴获了大量的德军兵器。图中是德军的堡垒之一,左侧全都是从阵地里缴获的步枪。
10、11月16日,日军进入沦陷的青岛市。画面背景是德国建造的海因里希亲王饭店。
11、1914年11月16日,运输船“印度丸”号运送德国俘虏前往日本。德军总司令瓦德克总督也乘坐此船前往福冈的收容所。
12、德军向日军投降后,德军俘虏将移送日本内地。对于奋战过的他们来说,成为俘虏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图中德国人俘虏通过栈桥准备乘上运输船。
13、送到日本内地的德国人俘虏分别关押在日本各地的收容所。起初,由于人数多,不少日本的寺庙等还改成了临时收容所。此图是收容在东京浅草本愿寺的德国人俘虏。
原创不易请多多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