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可至少提前10年发现老年痴呆症。人工智能是如何做到的呢?只需让人工智能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读取”并发现由阿尔茨海默症引起的大脑结构变化即可。让人工智能能够读取成像需要一种机器算法,而发明者是意大利巴里大学物理学博士玛利亚娜·拉罗卡。
提前发现病状 “提前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最初症状”,拉罗卡表示称,“尤其是因失去记忆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存在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是能够遵循有助于预防疾病的生活方式(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第二个是在临床试验中招募病人测试新的治疗方法(有些药物没有效果,因为给他们治疗时为时已晚)”。
研发 尽管尚未在国际杂志上刊登,但《新科学家》周刊已提前报道。意大利的巴里大学研究人员尼科拉·阿莫鲁索(第一署名)、阿冯索·莫纳哥、和大学物理系教授罗伯特·贝罗迪共同参与了算法的开发,而巴里大学物理系早在10年前就与意大利国家核物理实验室合作。 他们通过对67名实验对象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其中38人是老年痴呆症患者,29人的大脑健康。让他们的人工智能分析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并成功地演化出可智能识别各神经元差别的算法。
机器学习 随后科研组将算法导入机器中,让其对核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并正确区分患病和健康的大脑。这是人工智能研发的第一步。拉罗卡解释如何第二阶段训练人工智能:“我们让人工智能呢对148名分别是健康、患有老年痴呆症以及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实验对象进行识别。人工智能区分健康大脑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准确率为86%。此外,人工智能分辨出健康的大脑和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大脑区别的准确率达到了84%”。
个人原因 这名年轻的科学家表示称(她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她的奶奶也患有老年痴呆症),虽然这个智能算法很有潜力,但想要进一步地完善,就需要更多的国内外可用扫描数据,而巴里就有意大利最重要的计算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