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日报瓯网记者 孙余丹
去农贸市场买菜,使用互联网溯源秤,不仅能“智慧支付”,还能追溯食品的来源,追踪其去向。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我市去年共完成创建电子追溯农贸(批)市场30个,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打造放心农贸市场。
走进市区水心农贸市场,每个摊位前都摆放着醒目的智能支付终端,菜品上秤称重后,支付金额会直接在POS机上显示,市民用银行卡、市民卡或者微信、 支付宝等都能完成支付。付款后,市民会收到互联网溯源秤打印的购物小票,上面印有溯源信息二维码。扫描该二维码,就能查询农副产品品名、单价、重量、产品 溯源信息,以及该市场当天的食品安全检测信息等。
去年起,根据省政府食品安全责任状和温州市2017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在全市创建电子追溯农贸(批)市场20个,提升农贸(批)市场追溯体 系建设,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智慧管理,强化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护航“舌尖上的安全”。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已完成创建电子追 溯农贸(批)市场30个,其中批发市场2个,超额完成创建任务。
前年,新田园农贸市场成为全省首家4.0版本的农贸市场,实现农贸式自由议价,商超化信息结算。去年,全国首家全支付智慧溯源农贸市场落户水心。智慧农贸市场让市民大呼真方便。
在黄龙农贸市场,经全面改造后成为四星级农贸市场。这里各摊位秩序井然,使用了现代菜篮子统一VI形象标识、统一的门头招牌和统一颜色的灯管罩。市 场里还专门配备了食品安全检测室、休息区、LED信息发布显示屏等,护航食品安全和便民购物。“来这里买菜,是用农贸市场的价格,享受超市级的服务和品 质。”干净清爽的农贸市场让周边住户赞不绝口。
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轮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建设农贸市场追溯体系和快检体系,是创建“食安温州”的重点民生问题。我市在对农贸市场 改造提升的同时,将逐步推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托管”模式,实现场内管理与场外综合治理同步进行,探索长效化管理机制,确保市民买到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