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产战斗机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如今可是歼-20的天下,再退一步还有歼-15和歼-10。而提及歼-8系列已经很少露脸,渐渐的成为一种记忆。
说正篇之前,我们先说说“空中蔡国庆”的由来,这里需要先提一下,这词表示的是歼-8II之美,“是褒义”、“是褒义”、“是褒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年歼-8II初生之时,官方给出的代号是“空中美男子”,彼时蔡国庆老师正是“帅哥”的代名词。斗转星移之下,“空中蔡国庆”一词也就诞生了...
歼-8之美在于“修长”
歼-8源于何方?
在歼-10诞生之前,很多人都把歼-8系列奉为“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战斗机”。而从外形上看,歼-8的改进型歼-8II与苏联的苏-15“细嘴瓶”战机却十分相似,那么歼-8究竟源于何处?其实,歼-8最初设计之时,其气动外形和部分零配件都是“照葫芦画瓢”。根据相关文献,沈飞在立项的时候就拿米格-21做模板。
这是最初的歼-8,采用的还是机头进气道
网络公开资料截图: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歼-8早期型就是装了两台发动机的米格-21-F-17
而到了歼-8II的时候,沈飞以米格-23为样板,对其前半部分机身和进气道部分进行了仿制。至于米格-23从何来?与我们之前讲到的TEL技术来源一样,从埃及来,统一渠道过来的还有BMP-1步战车。尽管在航空工业尚不发达的年代,沈飞这样做实属无奈,但也造成了歼-8家族的一些问题。
埃及除给了我们MAZ-543发射车外,还有就是米格-23和BMP-1步兵战车。这架飞机就是从埃及淘过来的米格-23,现存于中国航空博物馆!
首先,仿制出来的零配件都会“重一点儿”、“大一点儿”!仿制的第一步就是对原有的零部件进行测绘,也就是拿着各种测量工具把别人的设计从实物复制到纸上。在这一过程中就难免出现偏差,但为了保证冗余往往只能往大了算。每个零件都大一点,最后难免就会出现超重问题。
这种情况在“双7”(歼-7;运-7)“双8”(歼-8,运-8)时有发生
其次就是仿制出来的零配件通用性非常差。方才说道了,沈飞拿米格-23前半部分机身和进气道做背书,“设计”出歼-8II战机。而在“和平典范”项目实施阶段,美国人经常向沈飞反映,送过去的两架歼-8II前半部分机身配件互不通用,导致相同的设备无法安装到同一位置,让美国工程师大为恼火!
现存于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和平典范”
最后一点就是逆向仿制出来的零配件“小毛病”不断。逆向仿制只是将零配件的尺寸、重量、外形测个八九不离十,但零配件受力情况、使用了什么工艺、甚至加工过程中如何热处理这些只能靠蒙。其结果就是仿制出来的零配件寿命和结构强度都没法跟原型比。根据沈飞撰写的文献,在总结歼-8战机四大问题的时候,有一项就是仿制出来的零配件寿命不达标。
歼-8出现的问题,沈霍伊可以说是门清
当然,歼-8的问题不全是逆向仿制的锅。沈飞自己问题也很大。还拿沈飞自己总结的四大问题说事儿,除了第一个问题外,剩下的三个,都跟加工工艺以及相关人员缺乏经验有关。所以,歼-8战机的各种问题,沈飞自己要背一半儿的锅。
很多人都将歼-11的质量问题归结于毛子没给图纸,现在这张图片足以打脸这些人了!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歼-8的一些问题一直让人诟病。但说句实话,在当时航空工业尚不发达,综合国力和科学水平整体落后的年代,是歼-8为祖国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