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杨宗话
“梆梆梆,馄饨吃汤水……”这悦耳的吆喝声熟悉地响彻在三十年前家乡的村头巷尾。
那时,在我的家乡,有一条不到百米、临河的小街。说是小街,其实是一条南北走向、仄仄窄窄的石板路。它的两旁分列着七八家大大小小的店铺。其中有一家“大型”的国营供销社供应站,它就设在这条街的南首。
每到夜幕降临,大人们便陆陆续续踱进供应站,坐在柜台对面的那一排长凳上,天南地北地海聊起来。有时是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以至顾客要买东西都 挤不进,只得请求“暂停”一下;而外面的空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已摆出一副由竹竿扎成的肩背式馄饨铺。铺主名叫广西的中年男子,瘦瘦的,是乐清人。他正在忙 碌着,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到顾客手里。而另一侧则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原来在那块水泥地上,围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正在上演一场“老鹰捉 小鸡”的游戏。我就扮演其中的一只大母鸡,玩得不亦乐乎!
不知过了多久,曲终人散,这里又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这时,“梆梆梆,馄饨吃汤水”的吆喝声又起。我这才想起肚子是空空的,不禁把目光投向那不远处的馄饨铺,那扑鼻的香味异常吸引人。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摸摸 口袋,却是空空也。“糟了,看来晚上得饿肚子啦!”我自言自语道。但我又不到黄河心不死,看看能不能赊一碗。于是有意接近馄饨铺,盯着他在煮馄饨,直到他 停下来歇息时,才凑上去,轻轻地说:“叔叔,我没带钱,可不可以赊一碗?”
他抬起头,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最后爽快地说:“可以,钱明天带来就行!”那碗的馄饨,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被我吃个精光。最后,我抹抹嘴,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第二天,我如数把馄饨钱递给他时,他瞪大眼睛,似乎还有点不敢相信,好一会儿,才对我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杨”
“小杨啊,你是个诚信的好孩子。”
正说着,只听见——“馄饨赊两碗”的喊声。
“不赊了”叔拒绝了他。
只见一个五十开外,满脸胡络的中年男子涨红了脸,边走边撂下:“给我爸滚回乐清去,以后都不要赊。”
“叔,你就赊两碗吧!你不也赊我吗?”我还轻声地劝说着。
“之前我赊出去的,都还没人(把款)送过来,这个人也不是第一次了……”
“叔,是真的吗?”
“真的”说完,他还掏出那本发黄的记账本,指着密密麻麻的姓名要我看。我看了一眼后,倒同情起叔来。叔则侧过身,却安慰起我来:“好好好,不谈这些了。来 来来,你帮叔吆喝吆喝。”,我一听,特别来劲。“梆梆梆,馄饨吃汤水”,这声声稚嫩的吆喝,立即招来很多的生意。此刻,我和叔相视一笑,心里都乐开了花。 收工时,叔还端上清香四溢的馄饨,死活要我吃下。我想,这大概是奖励我吆喝的吧!抑或奖赏我的诚信吧!总之,那碗的馄饨吃起来特别的香,特别的甜。
三十多年过去了,“梆梆梆,馄饨吃汤水”这悦耳的吆喝声依然清晰地响在我的耳际!那碗的馄饨依旧那么地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