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军要用高空俯冲战法截杀中国导弹:我们应该怎么办
鹰击-18是我国海军的一种双速反舰导弹,2000年开始立项研制,2013年正式定型。为一弹多型,有舰射、潜射和岸基三种型号,同时还发展了潜射和舰射远程对陆巡航导弹衍生型号,目前已装备052D型驱逐舰、09Ⅲ(A/B)攻击核潜艇和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该导弹是重型反舰导弹,长超过8米,弹重超过2吨,杀伤力巨大。
导弹采用亚音速-超音速结合的弹道,垂直/共架/热发射。巡航段使用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为0.8马赫。在距离目标40公里时,抛掉巡航段的弹体,启动固体火箭发动机,以3马赫的超音速进行末端突防。具有很高突防概率和命中率。
鹰击-18导弹完美地解决了反舰导弹超音速和亚音速的矛盾,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曾评估这种导弹为“最接近完美的反舰导弹”。
俄罗斯俱乐部系列 3M-54E导弹
我们以国产鹰击-18导弹为例,来看看双速超低空掠海突防的反舰导弹对于水面舰艇是个怎样的噩梦。
鹰击18导弹飞行至水天线附近时,距离目标大约40公里,子母导弹分离,两者的速度和雷达反射面积截然不同,这样会给对防御方雷达的截获、跟踪、锁定和火控系统解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子导弹加速到超音速强行突防,以3马赫的超音速飞行40公里距离只需40秒左右,如此快的速度,进入海拉姆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试验中海拉姆成功击毁了15公里处的目标)时距离命中只有15秒左右了,由于鹰击-18的末端速度太快,拦截点必然十分靠前,如果海拉姆拦截失败,进入密集阵(按照射程2公里计算)的拦截窗口时间只有2秒,那就没有什么拦截的意义了。所以一旦鹰击-18反舰导弹越过水天线,纵使你有宙斯盾,也得等死。
然而,地球上并不存在能够包打一切的终极武器,所有武器都有反制的措施,有矛就有盾,美军发明的标准6超地平线战术就可以有效的反制鹰击18。
为了防御鹰击18等远程反舰导弹的威胁,美军计划使用标准6舰空导弹,在E-2D预警机支持下,拦截水天线以外目标的能力。这种被称为CEC协同交战的技术,将标准6舰空导弹的拦截距离向前延伸至少60公里以上,突破了传统的水天线限制。而鹰击-18施放子导弹的距离正是在水天线附近的40公里,美军可以在鹰击18施放子导弹之前的亚音速巡航段就将其击落。
图片:标准6拦截地平线以下目标作战过程示意图
如果由预警机为标准6导弹提供制导指令,弹上指令接收设备必须要同时接收舰上和预警机的制导指令,会极大增加预警机工作负荷,进而影响作战效率。解决的方法很简单,E2D预警机仅作为水面舰艇的前置雷达而存在,作用就是一台高空的补盲雷达。探测到超低空目标以后,通过CEC和link16数据链将数据发回舰上,任务就完成了。
标准6利用远射程的高抛俯冲弹道,保证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之前的导弹一直在高空飞行,能收到舰上的中制导指令。 缺点也显而易见:只有一次拦截机会,如果拦截不成,那么导弹将一头扎进海里,标准6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可以充分满足采用这种弹道对于末端制导精度的要求。
图片:标准2和标准6防空导弹子系统对比图,可见后半段弹体的部件通用率非常高
2014年6月,标准6导弹完成了发射平台视距外400公里最大射程拦截试验。到2016年,这套整合了51个系统之上的超级系统,已经累计完成了200次飞行跟踪测试,7次实弹打靶全部成功,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开始部署。2016年秋天,完成空中杀伤链打靶试验,一架F-35用自己雷达看见低空掠海巡航弹目标,引导视距外的宙斯盾系统发射标准导弹成功拦截。
所以,以后对于一拥而上的敌方导弹饱和攻击,就不必等到30海里内再开火,只要是具备CEC协同交战能力的友军看到了,其它宙斯盾战舰就可以开始拦截,从导弹最远射程400公里开始,梯次拦截,让对方的“饱和攻击”形同“添油战术”,压力骤减。
图片:美国LRASM远程隐身反舰导弹
在标准6的作战体系中,极大地减轻了预警机的负荷,并没有过分复杂先进的设备,以前干什么的,现在还干什么,比如导弹还是由舰上进行制导,预警机还是只负责探测目标,分工还像以前那样明确。这次美国人将中国人常用的系统工程做到了极致,我们看到的只是设计人员令人惊叹的智慧。
由于中国的海红旗9也是中制导指令+主动雷达导引头,也具有标准6那样优异的中高空拦截能力,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海军打击超低空掠海目标,也必然会采用和标准6一样的弹道规划思路。
在对付一般对手时,鹰击18反舰导弹还是会发挥出巨大威力。美军的这种拦截技术,可以用导弹隐身化来破解,隐身导弹可以极大的压缩E-2D预警机和标准6导弹的探测范围。按照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传统,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下一代先进反舰导弹的研制,肯定需要向全隐身方向发展,就像美国正在发展的LRASM远程隐身反舰导弹。或许在鹰击18亚超结合基础上,进行全隐身设计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