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美军精锐第二步兵师在志愿军面前溃败

119师这边在11月24日晚上就渡过了清川江,向苏民洞前进,在25日凌晨,他们在苏民洞以北的集结地域正好遇到了三十八军军部和112师。刚开始,119师还是准备执行自己向西仓穿插的任务,和112师一起走,但志司发现美军已占领苏民洞,会对三十八军侧翼产生严重威胁,于是命令119师向苏民洞之敌直接发起进攻,以保障三十八军战斗。

 

article_img

但119师匆忙赶到,未来得及完全查明敌情。在苏民洞这边的是美2师38团1营,其3营在苏民洞以东的东仓,而2营在龙水洞。

 

119师根据自己的任务只对苏民洞进行了攻击部署,苏民洞东北和西北各有两座高地,高地以南地势较为平坦,而西偏南的499.9高地是苏民洞附近的制高点,499高地西南公路延伸就是龙水洞。

 

于是119师决心以355团先拿下东北和西北高地,分两路钳击苏民洞;

 

357团抢占苏民洞西偏南的499.9高地,配合355团攻击;

 

356团向苏民洞西南龙水洞方向穿插,并攻击前进,阻止龙水洞美军增援。

 

苏民洞西北的383高地正挡在355团攻击线路上,美38团A连已占领此地,这是一个加强连,有足足230人。不过该连美军全体在睡觉,因为太冷,哨兵不知去向。当355团尖兵排摸上383高地时,没有发现美军。得知情况的119师师长徐国夫吓了一跳,还以为美军跑了。结果355团7连搜索后发现,美军全部在反斜面睡得正香。

 

25分钟后,美38团A连土崩瓦解,只剩下几十人向苏民洞奔逃。355团1营趁机在3营掩护下跟随在后冲进苏民洞。

 

而335团2营只以半个排的兵力冲锋就拿下了苏民洞另一要点东北山,遂于1营几乎同时攻入苏民洞,两路夹击之下,美38团1营就此溃败。

article_img

 

357团一样很顺利,美38团2营G连未做顽强抵抗就被驱逐下499.9高地,只剩60人逃回。这时357团出了个洋相,击溃G连后,他们缴获不少,但官兵们最主要的心思是找吃的,3营营长薛合基看到一块包装精美的香皂,以为是糕点,拿起来就吃,结果嘴里开始冒泡沫。正好副团长王爱荣也来了,开口就问有没有吃的?薛合基就把香皂塞给他。王爱荣不疑有他,拿起就是一大口,一阵猛嚼,也开始冒泡沫。然后团长孟灼华也来了,开口还是,有没有吃的?王爱荣连忙把香皂塞给他。不用想,三个人都满嘴泡沫。我军就是在这种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和美军作战的。

 

然而利用美38团大意,以偷袭夺取苏民洞后,119师和美军一样麻痹大意起来,未做有力部署以防止美军反扑。

 

26日晨,美38团以坦克为先导直扑苏民洞,355团2营营部被坦克直瞄火力击中,营部人员几乎全部伤亡。而此时全师各部均在苏民洞周围山林里防空。

 

幸亏2营6连连长周洪农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率全连抢占一处山岗阻击,打退美军7次进攻,掩护其余各部安全转移,随后主动脱离战斗。

 

是日,美38团重夺苏民洞,我军缴获的近百辆汽车,数十门火炮和坦克装甲车辆全部被美军夺回。

 

美38团3营趁机从东仓撤退。为保障美38团通路安全,美2师师长凯泽少将把手上最后一支步兵——美23团3营也派了出去,放在美38团身后。

 

此时苏民洞仍然在119师三面包围之中,愤怒的徐国夫指挥119师在26日晚又对苏民洞发起攻击,美38团在阵地多处被渗透后,再次溃退(此时已包括了韩3团,这些韩国人涌进美38团阵地时,被惊弓之鸟的美军当成志愿军好一通射击,最后才搞清楚是溃败的韩第二军部队,美38团团长派洛普上校给师长凯泽打电话问怎么办,焦头烂额的凯泽回答:“别为这种小事烦我!”)。

 

这次119师吸取了教训,发现美军建制已呈现混乱状态,立即命令357团跟踪追击,猛冲猛打,师主力在后跟进。

 

而357团7连1排绕到龙水洞侧后,堵住了美38团退路,这时他们经过连续作战只剩下15人,美军反复冲击试图打通道路,5次进攻均被这15名勇士击退。从拂晓战至黄昏6时,该排15名勇士自排长王世荣以下几乎全部牺牲,只剩下林齐尧一人幸存。此时天色已黑,美军不敢在夜间作战,于是美38团放弃进攻,未敢马上南逃。

 

正好前几天群里有弟兄说起了《集结号》这个电影,这两场阻击战虽然不同,一是为了掩护部队阻击;一是为了阻击美军逃命;但结果有一点相似,都是一人幸存。但电影《集结号》把阻击部队描述为被大部队抛弃,其原作者杨金远对《南方周末》记者甚至这么说:“这件事让我觉得,部队不跟你讲代价,也不跟你讲承诺,也不会事先告知你要去哪里牺牲。《官司》里,团长派整个连队打阻击战,团长的命令是吹号你们才可以撤退。实际上团长早已决定不吹号。因为一旦吹号命令连队撤退,敌军大部队就扑过来了,大部队损失会很严重。”

 

我军历史上有无数的阻击战,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在保障着全局的胜利,无数的班排连营打到全部牺牲,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吗?他们当然知道!他们更懂得他们是在为什么而战。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无私的一代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支为理想信念而战的军队。

 

自私的人看这个世界,以为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自私。我没打过仗,不知道阻击战斗的惨烈。我只参加过一些抗洪抢险救灾的非战争行动,在某年春节我们驻地发生山林火灾时,我部奉军区命令紧急出动,我们上午到达时,县里的干部、乡里的干部都在路边等着我们,笑脸相迎,那个期盼啊。等我们黄昏下山时,所有人都不见了,因为过年嘛,领导们都回家了。这是我唯一一次参加抢险救灾行动时有愤怒的感觉,当时手下的弟兄们都觉得被愚弄。有班长问我:“我们为什么要来,这些狗日的当官的自己怎么不上?”我也想问。然后我想了想,伸手搭上他的肩膀,回答了两个字:“职责。”所以,就算不考虑那些几十年前和我们穿着同样军装的人们心怀的伟大信念,这种伟大的信念那些自私的人理解不了。我想只要回答也曾经当过兵的冯小刚和杨金远两个字,职责。而已。

 

扯远了。回到主题。

 

27日黄昏起,119师又以三面围攻的方式强攻龙水洞,这是乘美38团新败,不给美军喘息之机。此时美38团已经失去战意,稍作抵抗后直接向院里方向撤退。

 

119师虽然在第一次攻占苏民洞后轻敌大意,遭美38团反扑,但师长徐国夫能当即判明情势(美38团3营仓皇撤退,而不是趁机反击志愿军,此举说明美38团战斗意志已经动摇,胆已寒气已泄,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攻击往往能收到奇效),采用强攻加一路跟踪追击猛攻猛打的战法,不给美38团留下重新部署防御的时间,导致美38团完全失去战意,只能一路溃逃。这个战斗虽然表面上是强攻再强攻,没有采用我军惯用战术,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战法,以猛烈攻势来摧毁敌军战斗意志,可以说是获得成功。

 

同日晨,美2师见战况不利,决定不顾军部命令,收缩防御,以军隅里东北的院里为主抵抗线,退至球场的美9团、美23团亦向院里撤退。保障四十军主力的120师,以大部与美24团交火掩护军主力,以358团1营急插球场后方,要击美军,以奇袭击溃美军纵队后遭敌坦克集群拦截,未能阻止美军后撤。

 

先看最西边的五十军和六十六军,再来看三十九军。

 

在朝鲜西海岸这一线的是美第一军,我军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这边的情况,误以为还是英27旅给美国人打头阵,因此五十军也误以为自己的对手是英国人。

 

实际上,美第一军这次以英27旅为预备队,放在博川;

 

美24师为左翼,沿西海岸向定州,新义州攻击;

 

韩1师为右翼,从龙山洞向泰川、龟城攻击。

 

其中美24师于25日占领定州空城。

 

article_img

志司命五十军主动向敌攻击以求得歼敌一部,五十军受领任务后,军长曾泽生派出149师长金振中率该师向定州一线攻击前进(此时五十军手中仅掌握两个师,148师和149师,150师还在后方)。   149师遭遇美24师21团后发生小规模交火,未敢大胆攻击。五十军毕竟还是一支较新的部队,尚不能对其做更多要求。   美第一军的右翼韩1师在进至泰川以南5公里的地域遭到了六十六军的强力阻击   六十六军虽然在战斗中击败了韩1师,特别是韩1师的右翼被打崩溃,迫使该师只能南撤。但是因为整体战线的原因,六十六军无法从韩1 师右翼进行大规模的穿插迂回。因为按照战役部署,我军重心整体东移,要从西边的韩第二军打开突破口,六十六军接替了三十九的防务,三十九军为了打击美25师,又再次将阵型东移,使得六十六军和三十九军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空隙,六十六军如果想从韩1师右翼迂回,会有被美25师35团侧击的危险,而其左翼的五十军又不给力,如果派一个整师去迂回的话,风险太大了点。因此六十六军的行动没有什么问题,其战斗力不及四野的几个主力部队,韩1师的战斗力又强于韩第二军各师,战术使用上又受到了限制,六十六军不能歼灭韩1师也属正常。   但韩1师被六十六军击败后,嘴巴还是很硬的,他们上次在云山宣称是因为他们的掩护,美骑兵8团才能有部队逃生。这次又宣称,是因为右邻美25师35团作战不利,为了保持战线完整,他们主动后撤。该师师长白善烨当时还是充满自信的,以为自己的部队很能打。六十六军只不过碍于战役全局没能围歼他,下一次战役他就会知道什么叫牛皮吹破天。   因为韩1师的溃败,美24师侧翼已经暴露。27日,美24师在未进行大规模战斗的情况下,退过清川江。   关于为什么三十九军在战斗中阵型会东移的问题,我们下一节再讲。 (未完待续) ——————————————————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这才是战争 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

article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