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洲时报
原标题:赌城枪击案再次凸显控枪必要性
久负盛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10月1日发生严重枪击事件——枪手从酒店32层的房间内向对面露天音乐会现场的人群扫射,射击时间长达10分钟,造成59人丧生,527人受伤。事件被媒体称为“美国史上最致命枪击案”,深深刺痛美国社会,也令国际社会感到震惊与悲痛。
由于枪手已经自杀,其行凶动机尚不明朗,尽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枪手是该组织的士兵,但美国警方则称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枪击与恐怖主义有关。扑朔迷离的赌城枪击案还有待揭开面纱,但59条无辜生命在拉斯维加斯喋血之夜中逝去的现实,让美国本土及外界再次掀起是否应该加强枪支管控的热议。
虽然赌城枪击案及其后续应对被认为是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又一大挑战,但这位来自共和党的总统却表示目前谈论枪支管控为时尚早,引发部分民众和民主党人士的不满。这一幕似曾相识,美国是枪击案高发国家,一些重要案件发生后,一向主张枪支管控的民主党都会发声,敦促“必须做点什么”,而共和党这边,却经常选择回避、少谈枪支管控话题。美国社会围绕此事的撕裂与拉锯,也让枪支问题在美国成为一个“独特存在”。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枪支自由国家,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这使得美国枪支文化根深蒂固,不少民众认为拥有枪支是个人自由及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不可否认,美国对公民持枪权的保护的确在美国民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历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之后,政策、法令不随之调整,必然带来负效应。
与彼时的美国相比,现在的美国更加和平,社会治理、权利保障也较以往有了跨越式飞跃,这种情况下,民间拥有3亿多枪支很容易带来枪支暴力泛滥的问题。赌城枪击案发生后,警方闯进枪手入住的酒店客房,发现至少17件枪支武器,后来搜查其住所,又查获18件枪支、数千发子弹以及爆炸物,令人咂舌。《纽约时报》援引的数据显示,包括自杀、他杀和意外事故,当今美国平均每天约92人死于枪下。这在其他发达国家很难找到类似的情况。是一味地固守传统,还是结合新的形势作出调整,美国社会必须作出深刻思考,尽早走出当前的矛盾心态——枪击案发生后悲伤、愤怒,却又不愿意失去自己自由持枪的权利,周而复始。
更为重要的变化是,如今的美国枪支问题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单纯”,而是被附加了更多因素,这其中有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博弈,也有“枪支经济”背后利益集团的较量,这些混合在一起,必然导致枪支问题很难破题。
还有一点必须正视的是,如果最终证明赌城枪击案和恐怖组织没有关系,那么警方有关枪手系“独狼式”作案的判断很可能坐实。近年来,世界各地因个人原因采取极端行为酿成巨大后果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一点欧洲也深受其害),而个体“反社会人格”的背后,是极端事件频发、保护主义盛行、极右势力抬头的现实环境。无论美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这都是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解决个人恐怖主义,无疑需要一个更加平衡的社会生态,枪支管控不严、甚至几乎不管控显然与此格格不入,甚至会给个人恐怖主义提供便利,放大个人恐怖主义的危害。
由是观之,赌城枪击案再次凸显出枪支管控的必要性。在和平发展为主导的当今社会,持枪自由与否绝不是划分民主与非民主的标尺。美国之外其他公民可以持枪的发达国家,比如欧洲国家,都是有严格的管控法令,这足以说明并不是持枪自由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美国的枪支问题更多是急需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期待赌城枪击案能真正成为美国社会弥合裂痕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