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海洋编译】背着偏袒富人骂名的马克龙3日到亚眠(Amiens)会见了惠而浦家电厂(Whirlpool)的职工,试图表明他也是关心解决社会问题的总统。在那里,他受到了“不屈的法兰西”(LFI)籍国民议会议员鲁芬的质询。下午,他还去为亚马逊集团(Amazon)在亚眠附近的新的物资中心剪彩,这是他倡导的新型工业的一个代表。
事出有因
4月26日,总统大选两轮投票之间,马克龙曾来亚眠,在市中心的商会与惠而浦厂工会代表讨论工厂的前途问题,当时工厂有关门的危险。极右派国民阵线候选人玛琳娜·勒庞趁机对工厂进行了闪电式访问。马克龙知悉后,急吼吼前往工厂,与怒火中烧的工人直接交谈,并允诺工人,胜选后一定重返惠而浦厂。
只有140个老职工保住饭碗
此后,眼看着要关闭的惠而浦厂找到了一个收购者:WN公司。收购案计划在该厂址上到2020年开创277个岗位,但2018年2月-12月间只有250人。目前原厂还在运作,雇用了300名长期工(CDI),250名代工,以及塑料制品外包商PRIMA的上百人。未来新公司接手启动时,现有惠而浦工厂的职工中有140可以获得面试,进而可能进入到WN公司工作。就是说公司可能保留140名原来的职工。
“他信守诺言”
总统上午9点30分左右抵达惠而浦厂,与职工代表和鲁芬进行了长时间交谈。
鲁芬来惠而浦厂跟马克龙晤谈,表示无意搅黄裁员计划和目前的收购计划,只想就代工问题质问总统,因为他们是收购案被遗忘的人。总统则称赞惠而浦厂的“劳资对话进行得很好”。
鲁芬告诉总统代工命苦。(图片来源:法新社)
法国劳工民主联合会(CFDT)代表希诺盖认为,“今天工厂有了收购者,他们来这里安顿下来,我们只能感到满意。马克龙曾许诺要重返工厂,他来了,信守了诺言。”
民意有所回升
视察惠而浦厂后,总统又前往外包商PRIMA厂。他随后还为亚马逊集团(Amazon)在亚眠附近波夫市(Boves)设的物资中心主持落成仪式。他借机赞扬电商巨头亚马逊开创了就业机会。但他今后要对这些电商征更多的税。
哈里斯互动(Harris Interative)民调所分析师列维指出,马克龙的民意分9月回升,但对其有好感的右派支持者增多,平民阶层不多。
代工命苦
鲁芬当天早晨做客法国国内综合电台(France Inter)谈及总统亚眠之行:“我今天的目的是帮助马克龙走出他的公关老路和警察的护卫队列。”
鲁芬在2日晚寄给某些记者的材料中称,亚眠惠而浦厂目前60%到70%靠代工运转。2016年该厂雇佣的代工相当于193个全工。目前有代工250人,长期工300人。一年来惠而浦弃用的代工都有5年、10年,甚至15年工龄。春季以来工厂用新人取代老人,而这些新人是不可能为捍卫自己的岗位斗争的。
贝特朗呼吁注重工业发展
共和党上法兰西大区(Hauts-de-France)议会议长贝特朗也不请自来,到亚眠质询总统。他在厂房前面对新闻界宣称:“不是只有新经济,还有工业。需要一个工业部长。当政府里没有工业部长时,这就意味深长了。”
“你让老板更容易开除我们”
惠而浦职工在公开信中就劳动法改革直接质问总统:“您的法令一周前开始生效,我们惠而浦的职工感觉您改变了经济裁员的法规,好让我们的集团能够毫不费劲地把我们裁掉。因为根据劳工法L.1233-3新条款,即使一个集团赚了数百亿利润,只要在法国的企业账不好,就有理由关厂裁员。总统先生,惠而浦法国厂的账目肯定是糟糕的,因为我们生产的主要部分已外迁到波兰!每次以不再有业务的法国企业的账目糟糕为由,把某项生产业务迁移国外,在此情况下准许在法国裁员,您不觉得这有点太容易了么?”
背后隐藏的问题
马克龙此次惠而浦行旨在改变“富人总统”的形象。总统府提前两天做足了准备,总统没有看到示威队伍,记者也未能近距离报道。所以,工厂行显得中规中矩,公关效果不错。但是,切莫让总统与部分职工交流的画面掩盖了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
首先,上法兰西大区议会议长贝特朗透露,此次惠而浦收购案之所以进展顺利,地方上给收购者WN公司提供了很多优惠,但现在政府减少了国家给予地方的拨款,今后想促成类似收购案,地方上可能就心有余力不足了。
其次,正如议员鲁芬所说,此前惠而浦厂大量使用代工,比例超过了正常规定,而代工的职位极不稳定,缺少保障,接下去工厂收购完成后,部分长期工能保住工作,而代工的命运则无人过问。而劳动法改革政令出台,意味着职工的保障更少、工作更不稳定,企业稍遇动荡,职工的职位就不确定。
第三,惠而浦收购虽然较顺利,工厂将保住,工作岗位也部分保住,但像PRIMA这样的惠而浦厂下游的外包商遭遇的困难并没有解决。
再者,惠而浦收购案是按劳动法改革之前的旧规定实施的,赢得了劳资双方相对来说皆大欢喜的局面,但现在劳动法改革政令推出,今后类似的情况不太可能这样圆满解决。
最后,惠而浦案给政府和社会提出了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过程中员工的地位问题;新旧工业的过渡势在必行,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员工,是将他们弃如敝屣,还是想办法为他们寻找出路,给予他们必要的安置?
(编辑: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