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法国

MOMA登陆巴黎 五件名作窥探美国现代艺术

【欧洲时报记者周轶伦编译报道】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Fondation Louis Vuitton)总是不遗余力地展现其雄厚的经济实力。2016年俄罗斯收藏家Chtchoukine收藏品大展的大排长龙还历历在目,今年10月,路易威登基金会将目光转向现代艺术中心纽约,将200件收藏带来巴黎向公众展出。虽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镇馆之宝——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据称因过于脆弱、经不起“折腾”,未能现身巴黎,但MOMA此次也献出了不少“第一次”,如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Les Campbell’s Soup Cans)便是首次来到法国。

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馆长Suzanne Pagé表示,“迎接MOMA的藏品,是实现了一个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愿望。MOMA是所有当代艺术家心中的‘圣殿’”。艺术爱好者前往MOMA“朝圣”就好比虔诚的教徒巡礼意大利圣山(Sacro Monte italien,位于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及伦巴第的9座圣山,山中修建了多座小教堂及其他宗教建筑,并以绘画或雕刻的形式,按顺序重现圣经中的故事,通过巡礼圣山来增强信徒的信仰),MOMA绝对称得上是现代艺术领域的“梵蒂冈”。此次路易威登基金会的展览也意图为法国民众展示 MOMA在 20至21世纪艺术史上发挥的关键作用,尤其是以下这几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对想要了解现当代艺术的人来说绝不容错过。

《铁道旁的房屋》

House by the Railroad(1925)

article_img

创作艺术家:爱德华.霍普(1882-1967)

关键词:油画中的“电影美学”

MOMA成立于1929年11月7日,当时,艺术界所有目光都聚集向了欧洲大陆,特别是巴黎。正是在巴黎出现了抽象派艺术、毕加索和巴拉克(Braque)主导的立体主义、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发起的“超现实主义宣言”,艺术界的一场场革命正在欧洲大陆上演,就连MOMA的第一任馆长 Alfred H. Barr也无法掩饰其对欧洲艺术的兴趣。然而,在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一位画家仍坚持写实画风,用古典技法将美式灵魂融汇于绘画中,成为现代美国艺术神话级人物,那就是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当地的评论家称其作品兼具现代艺术和多立克柱式风格(colonne dorique,古典建筑三种柱式中最早的一种,约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即采用这种柱式)。

此次展出的作品《铁道旁的房屋》(House by the Railroad)绘于1925年,成为其一系列荒凉都市画作的开端,也成为美国艺术最为经典作品之一。锐利的线条、诡异的色调,无时不刻不透露着一种寂静清冷之感。虽然爱德华笔下都是最为平凡的主题场景,如街道、加油站、旅馆,但其如电影画面般的构图与布景,加之面无表情的人物,好似一幕幕无声的戏剧,述说着城市人情间的淡漠。其作品中散发出的阴郁之气,总能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自行车轮》

Bicycle Wheel(1951)

article_img

创作艺术家:杜尚(1887-1968)

关键词:将艺术家拉下神坛的虚无主义者

杜尚曾写道,“1913年,我有幸将一个自行车轮装在厨房圆凳上,看着轮子转动。1915年在纽约,我在一家金属制品店买了一个铲雪锹,在上面写下‘在断臂之前’(in advace of a broken arm)的字符。我想要明确的一点是,对现成品(ready-made)的选择,我从来不是基于某一美学乐趣。这一选择只是视觉上的一种冷漠反应,并伴随着鉴赏力的完全缺失……事实上,这完全是一种麻木的行为而已。”

一战前夕,杜尚已成为一名虚无主义者。他不相信任何价值,也无所顾忌,用“玩世不恭”的方式对美学和艺术价值进行嘲讽。他将艺术家拉下神坛,也开创了新的艺术“游戏”方式。

1951年,纽约艺术商人西德尼.詹尼斯(Sidney Janis)向杜尚订购了这个上文所提到的1913的自行车轮的“重制版”,并将此捐献给MOMA。这一作品之所以拥有如此地位,是因为它可以算作杜尚构思的第一件“现成品”(ready-made),也是世上留存的唯一一件样品。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杜尚一直迷恋着美国,并最终加入美国籍。

《回声:第25号》

Echo Number 25(1951)

article_img

创作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

关键词:冲破一切束缚的线条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艺术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树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他创作时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被称作“滴画法”。画作上杂乱无序的线条,没有主题、没有中心,它们仿佛摆脱了一切束缚,又好像陷入混乱的状态无望地进行挣扎。此次MOMA意欲向法国人展示波洛克的另一类作品。有一段时间,波洛克使用黑漆完成了一些包含绘画形象的作品,为了使颜料均匀散开,他使用了一种常见的厨房工具——滴管调味器(poire à jus),来控制液体的流量,以此来形成一些几近超现实主义的抽象线条,如此次展出的《回声:第25号》。但随后,波洛克又回到滴画法,直到其因酒驾车祸身亡。

令人唏嘘的是,波洛克一生都在与酗酒作斗争,最终还是因醉酒结束余生。

《溺水女孩》

Drowning Girl(1963)

创作艺术家:利希滕斯坦(1923-1997)

关键词:被升华的连环画

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他与安迪.沃霍尔一样,喜欢用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庸的形象表现最为烂俗的题材。他的标志性色调和大圆点,现已成为美国文化符合。此次MOMA带来的《溺水女孩》是其创作中的“明星代表”:毫无个性的在哭泣的女性、漫画与广告风格的结合,无时不刻不在向公众传达着这样的残酷现实:毫无个性,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金宝汤罐头》

Campbell's Soup Cans(1962)

article_img

创作艺术家:安迪.沃霍尔(1928-1987)

关键词:“机械复制时代”的平庸与艺术

一提起安迪.沃霍尔,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玛丽莲.梦露》和《金宝汤罐头》。这两幅作品创作于1962年,但一幅代表的是魅力的巅峰,另一幅展现的却是美国最普通的廉价食品。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美国文化符号,被大量复制和消费,成为波普艺术的象征。不断重复所体现出的单调、无聊,传达出商业消费时代的迷惘和空虚。这幅首次现身巴黎的《金宝汤罐头》,其表现对象的平庸程度令人惊讶,这反而激起艺术商兴趣,画商Irving Blum即是其中之一,他是洛杉矶费鲁斯画廊(Ferus Gallery)的创办者,并成为波普艺术爱好者心中的传奇人物。当时,Irving Blum用1000美元买下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系列,最终以1500万美元卖给了MOMA。

《无题电影剧照#2》

Untitled Film Still #2(1978)

article_img

创作艺术家:辛迪.舍曼(1954-)

关键词:虚拟的自我扮演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摄影作品的主角永远都是自己,却又不是自己。这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摄影师,不断将自己扮演成各种女性角色,装扮、变形,无论是打扮得更美,还是扮丑,这些精心设计的场景,完美地述说着女性的故事:有附庸风雅却毫无幸福感的纽约客、有令人生厌的历史人物、有装扮极致的小丑、也有那些黑白电影经典角色,辛迪?舍曼一直隐藏在其他女性的面具下,诠释女性的命运。当她还是学生时,也就是70年代,她就“化身”70多位好莱坞明星,以“电影剧照”系列奠定其摄影艺术史上的地位。 这些作品,她曾以100美元一张的价格售卖,到了1995年,MOMA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无题电影剧照》系列,此次在巴黎展出的《无题电影剧照#2》便是其中一幅。通过艺术实现自我重塑,这就是辛迪?舍曼。

实用信息

展览地点: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Louis Vuitton Foundation, 8 Avenue du Mahatma Gandhi, 75116 Paris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11日 - 2018年3月5日

票价:14欧元(优惠价:10欧元)

(编辑:黄浩)